高校是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作为中坚力量,其思政引领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时代进步、技术革新和学生需求特点变化,数字化赋能可以让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朝信息化和智慧化转型,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一、因事而化,思维赋能精准育人视野
面对数字浪潮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辅导员需树立数据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聚焦思政引领重难点,着眼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一是以数据思维把握学生需求。高校辅导员可借助数据驱动大学生群体画像构建,如通过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学业成绩数据、校园卡消费数据以及网络平台上的社交言论数据等,洞察学生在学业压力、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潜在问题,建立不同学生的精准画像数据库。同时,依托数字化手段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能够更立体把握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和成长需求,从而精确提供专属定制的学习方法指导、资助政策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等,使思政引领教育有的放矢。
二是以系统思维优化育人阵地。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高校辅导员可围绕精准育人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学生党团建、精品思政育人项目等主攻方向,用系统思维整合多层次育人资源,强化数字思政引领阵地特色。如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管理系统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阶段、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依托数字化党团组织管理系统便捷跟踪每一位学生在党团发展道路上的成长历程,提高党团发展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搭建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流、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思政育人网络社区,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三是以开放思维激发服务动能。为满足新时代对多样化技能的人才需求,高校辅导员需转变“纸上谈兵”的思维定势,可结合育人实际,将数字化新观念与新方法融入思政引领育人设计,深化“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如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情景再现式红色故事、传统文化、职场经典案例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发展,提升思政引领育人成效。
二、因时而进,技术赋能实践育人形式
数字技术赋能可以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灵活性,打破时空限制,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从“经验教研”向“理论融入实践”过渡,实现引领过程的可视化分析、学生成长数据的动态管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切实增强技术敏感性与实施意识,不断提升数字胜任力。如在日常学生管理时,可借助智能机器人、智能助手等工具,促成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和答疑,提升思政引领的及时性和交互性;或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可先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创建智能评估系统,收集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倾向等多维度数据,运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为学生一对一推送合适的实习岗位信息、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及行业前辈的经验分享讲座视频等,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准备。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思想政治育人内容,使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提升学生参与度。如通过云计算技术辅助制作生动有趣的思政短视频、动画、微课堂等,并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推送及直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或与游戏团队合作开发数字化红色文化主题冒险、价值观养成模拟经营等思政教育类游戏,将思政引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引导学生在虚拟的游戏情境中有效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提高自我政治素质。此外,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引领的过程中还应强化安全意识,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完善数据周期保障措施,避免信息泄露与盗用,确保学生信息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筑牢信息安全保障“防火墙”。
三、因势而新,生态赋能协同育人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融合多方力量和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数字思政育人生态环境,推动思政引领工作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推动高校内部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思政课等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多方主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智能化的校园生态。如高校辅导员可结合辅导员工作室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协同思政课等专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打通学工、教务等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根据学生实际差异化设计主题研讨、技能提升、文化活动等数字化育人场景,将思想引导、行为规范等育人工作做细做实。
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还要推动高校与企业、家庭、社区等外部主体开展跨界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思政产品和服务,拓展思政引领的广度和深度。在校企合作上,高校辅导员可挖掘优秀校友资源,与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实习实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数字化平台,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家校共育上,高校辅导员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协作,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线上线下联动将思政引领融入家庭教育,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在社区共建上,高校辅导员可先运用大数据深挖学校周边社区的特点和文化,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匹配相关学生有指向性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引领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生活化、特色化。
(秦晴,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