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1班学生实践团队在团队负责人李鉴达的带领下,前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展“六地”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抗日战争起始地”的历史脉络,体悟东北军民的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铭记历史起点,开启实践之旅
图为实践团队于博物馆主广场“残历碑”前合影。
实践当日,团队首先来到博物馆主广场,以标志性建筑“残历碑”为背景合影。这座以翻开的台历形式呈现的建筑,铭刻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等字样,直观呈现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时刻。进入馆内序厅,巨大的浮雕墙展现了东北军民在日军铁蹄下的苦难与抗争,庄严肃穆的氛围使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追溯侵略根源,揭露罪行本质
图为团队参观“日本侵略政策”历史图片与文献展区。
在“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展区,大量历史图片与文献资料揭示了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步推行的“大陆政策”及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的侵略方针,展现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制造战争借口”展区中,柳条湖铁路爆破场景的复原与相关物证,清晰揭露了日军自导自演、嫁祸中国军队的卑劣行径。
见证沦陷苦难,感受殖民暴虐
图为团队参观“九·一八事变爆发与东北沦陷”主题展板。
“九·一八事变爆发与东北沦陷”展区详细描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突袭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的过程,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被迫撤退,短短四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东北的殖民统治”主题展区通过中、英、日三种文字的展板与灰色墙面上的历史照片,揭露了日本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实施殖民统治的真实本质,伪满洲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则一切权力操纵于日本关东军手中。
正视血腥统治史实,铭记文化侵略
图为日军残害东北民众历史照片展区。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展区中,黑白照片记录了日军用铡刀屠杀无辜百姓、抓捕劳工的场景,“日伪军警在东北制造的部分惨案”展示板以详实数据揭露了“平顶山惨案”“白家堡子惨案”等暴行,遇难人数触目惊心。“奴化教育”与“文化专制”展区通过文献与实物,揭示了日本推行日语教育、控制媒体舆论等文化侵略手段,妄图从精神层面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致敬抗争先烈,传承英雄精神
图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斗争”说明牌内容。
“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展区展现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东北各阶层民众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将领领导游击战,崔石泉(崔庸健)、朴东根等抗日志士的照片与介绍,让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力量的坚定信念。刻有《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与音符的墙面尤为震撼,该歌曲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为素材创作而成,激昂旋律激励着中华儿女。
领悟抗战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抗战精神主题背景墙及伤亡损失图表。
在“抗战精神”主题红色背景墙前,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述引发团队成员深刻思考,墙右侧的抗战伤亡损失图表以直观数据让大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九·一八的警示”展区通过模拟法庭场景与历史文物展陈,强调铭记历史、防止悲剧重演的重要性,多语言展板总结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呼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此次参观,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九·一八”事变相关历史,深入理解了“抗日战争起始地”的深刻内涵,对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了更全面认识。作为经济学院学生,团队成员特别关注日本对东北经济掠夺的历史,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学习“六地”红色文化,结合专业优势,探索红色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路径,为辽宁全面振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鉴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