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政法学院“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满怀热忱,走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十九连,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绒花小柿子制作。缕缕彩线缠绕指尖,颗颗“柿子”蕴藏吉祥,青年学子们以青春之名,在童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给小朋友讲解教授制作步骤
千载绒韵润童心
团队成员化身文化使者,为孩子们揭开非遗面纱。“绒花谐音‘荣华’,是千年的指尖艺术;‘小柿子’寓意‘事事如意’,承载美好期盼。”生动的讲解配合实物展示,让孩子们对这项古老技艺和手中的吉祥物充满期待。色彩缤纷的绒线、柔韧的铜丝静待巧手赋予新生
图为优秀小朋友展示成品
巧手生“柿”乐融融
实践环节热情洋溢。成员们俯身指导,耐心示范缠绕、塑形的要领。孩子们眼神专注,小手虽生涩却热情满满。捻转绒线,固定铜丝,红润饱满的“果实”与翠绿灵动的“叶片”渐次成形。现场专注与欢笑交织,当一颗颗亲手制作的绒花小柿子跃然掌心,孩子们高举作品,脸上绽放着自豪与满足的光芒,那是亲手创造传统之美的喜悦。
图为优秀小朋友展示制作成品
铁魂匠心续华章
活动在收获的喜悦中落幕。孩子们带走的不仅是承载祝福的“事事如意”小柿子,更是一份对非遗文化的亲近与热爱。“铁魂非遗筑梦人”团队以“铁魂”所象征的坚韧守护之心,将古老技艺化作春雨,滋润边疆童心。他们用指尖的温度传递文化厚度,以青春担当守护传统根脉。这堂生动的非遗课,在孩子们心中刻下中华文化的印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温暖力量,让象征吉祥与传承的种子在童梦深处扎根。
供稿|臧光升
图片|陈格格
审核|李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