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侠影科创队与非洲友人开展侠文化相关社团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9 22: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梓涵   阅读 9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丝路侠影】武动青春侠义诗行,赋能一带一路侠文化传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丝路侠影科创团队近期推出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推动中华侠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并在校武术队特别引入非洲留学生群体,在中非青年间掀起一场跨越洲际的侠义精神对话,为中华传统文化国际化传播注入新活力,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国际传播力。

一、诗联动:解锁侠文化的多维表达

邰亭诗社“侠义风流,诗意拼贴”活动以诗词创作与重组为核心,使用中英双语开展接力拼贴,用文字诠释侠义精神。线上征集的经典与原创诗句,线下拼贴的创意诗篇,均以“侠之担当”为内核,巧妙关联“一带一路”包容共享理念,让千年侠文化在青年笔下焕发新生。

校武术队同期发起“武动青春,侠义同行”晨练活动,通过武术教学与江湖故事分享,将武侠招式的力学智慧与当代青年使命结合,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同研习太极云手等传统武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侠义”的时代内涵——从个人体魄锤炼到文化传播担当,呼应“一带一路”对青年责任的呼唤。

二、文化共振:构建国际交流新纽带

两场活动以“诗言志、武修身”为脉络,不仅在校园内激发青年对侠文化的认同,更通过系列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了中华武学与诗词的魅力。诗社优秀作品展览、武术风采影像记录,均成为文化对话的载体,助力打破地域隔阂,让“和平、合作、担当”的侠义精神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与国家战略结合的创新形式,为高校推动文化出海提供了鲜活案例。

三、青年力量: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活动以“学分+实践体验”机制吸引广泛参与,通过诗词创作、武术训练、影像记录等方式介入,凸显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作用。当“十步杀一人”的古典意象转化为“丝路共前行”的现代叙事,当太极的招式拆解关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侠文化便不再是古籍中的传奇,而是青年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时代精神。此类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更培育了具备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侠者”群体,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人文温度。

当非洲留学生在太极圆融中读懂“义”的世界性,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正在书写“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新篇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丝路侠影科创团队的探索证明,传统文化唯有与时代同频、与世界共振,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侠文化所蕴含的道义精神,正通过青年的创造性转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独特力量,让侠义精神在洲际回响。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不必依赖宏大叙事,一个招式的共鸣、一句诗行的互通,足以让侠义精神在不同文明土壤中生根发芽,成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柔性纽带。中华侠义精神正以青春之力,在非洲大陆扬起“和平与担当”的新风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梓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