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谱写基层社区民生治理新篇章——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25 2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徐熠 邹文海   阅读 7.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徐熠 赵怡然 杨彤艳 徐勤 罗运燕 李璟璟 邹文海)2024年暑期,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诺贝尔一直讲”社会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祖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边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基层社区民生治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实践感悟。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尤其是关注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需求,大麦屿街道屿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大麦屿街道联丰村与峰阳村的村民提供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

这次活动主要包括政策宣传,义诊,义剪,磨刀等。而作为志愿者主要参与的工作是通过宣传海报、发放传单的方式,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对村民进行预防食物中毒、合理使用保健品等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意义和好处。

这次活动能够让志愿者更加深入了解共同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掘和整合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开展多样化、针对性的活动,持续推进关爱服务,对于提升山区老年人的安全感、幸福感的推动作用。”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赵怡然


“此次活动,实践团队深入到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哈前村,哈前村隶属云南省嵩明县小街镇,地处小街镇西边,距小街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小街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 ,距县城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有0.26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996毫米,适宜种植蔬菜、蚕豆、水稻等农作物。通过对村庄人口的采访,实践团队了解了哈前村基层社区民生治理的基本情况。

哈前村诊所里的医生,是村民眼中的好医生,是村民心中的女榜样。通过和杨医生的交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近年来村民患病率最高的是风热感冒、季节性发烧等,医疗技术和设施在不断的改善,造福着村民,服务着人民,村民患病率大大降低。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哈前村近年来扎实开展自然山水美丽乡村建设,于2020年11月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实践团队采访了村子里的老人,听其讲述对村子建设变化的感受,村民们无一不感谢党,王奶奶这样说道:“自从新建了小广场,小凉亭,长廊,荷花池等场所,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有地可去散散步,透透气,心里真的是高兴的不得了!“由此可见,加强基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人民幸福感,满足感!为人民创造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的生活更开心,更舒服,更轻松!

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具有促进作用,实践团队深入群众,采访了在家带孩子的家庭妇女以及外出打工的村民,了解到哈前村主要经济来源在于在附近打零工,工作不稳定,务农人员人数递减,经济结构单一,家庭主妇一般无工作,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不严重。

通过对哈前村村民的采访和调查以及对基础设施的观察,实践团队发现哈前村重视对传统治理资源的整合,力争以更小的治理成本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争做文明村,争为村民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杨彤艳


“此次活动上午去了泸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然后对文明集市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朗诵》节目进行指导和后台服务,节目演出完后反响热烈,让广大市民有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豪。晚上去了泸西县大讲堂,志愿者和观众对传统文化、古文古诗进行了理解和释义,并发言分享交流感言。”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徐勤


“蓝天小卫士”捡拾垃圾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时,我们被分配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一开始,我只看到了零星的几个塑料袋和纸屑,但随着我们深入清洁,发现的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垃圾,不仅有塑料瓶、食品包装袋,还有烟头和破碎的玻璃瓶。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垃圾袋和夹子,认真地清理着每一个角落。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将一袋袋垃圾集中到指定的地点。

随着活动的进行,我注意到一些居民开始关注我们的行动,有的甚至加入进来。这让我认识到,环保行动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激发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积极的连锁反应。

在活动的后半段,我们开始对垃圾分类进行教育宣传。我意识到,仅仅清理垃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活动结束时,看着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感觉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捡垃圾活动。这次活动也让我意识到,环保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一个小行动都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给脑瘫儿童送爱心实践活动:

“在前往丫丫妈爱心屋之前,我们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了一次无偿捐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目睹了社区居民的慷慨捐赠,他们所捐赠的不仅仅是衣物,更是对脑瘫儿童的深情关爱与美好祝福。

我们携带着募集到的爱心物资抵达丫丫妈爱心屋,工作人员向我们详尽介绍了该机构的基本情况,并向我们展示了每位脑瘫儿童的现状。我们努力与他们进行交流,其中一位小女孩还向我们展示了她自学的舞蹈。活动尾声,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互动游戏环节,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后,我认识到脑瘫儿童的需求远不止于物质援助,他们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这促使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升公众对脑瘫儿童的认识,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氛围。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爱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跨越障碍,连接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激励更多的人参与。”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徐熠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助贫困学子圆梦,我在家乡帮助助学贷款办理点为刚刚考上本科得大学生指导填写贷款信息及打印申请表,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在这次实践中,我深知每一位贫困孩子上学的不易,多亏国家的支持才得以继续学业。我也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更专业的方式去奉献社会。”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罗运燕


“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每一项看似平凡的任务,都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发展。在与委员们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团队协作和责任担当。浇花种草,让我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价值;整理档案,培养了我的细心和耐心;参与环境检查和路灯替换,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养老保险工作,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这次实践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家乡、为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践内容:

1. 下乡进行人居环境卫生检查:

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同深入乡村,对居民的庭院卫生、垃圾分类处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居委会清理周边道路垃圾:

积极参与居委会组织的道路垃圾清理活动,对道路两旁的垃圾进行清扫和分类处理。在此过程中体会到维护公共环境整洁的重要性,以及基层工作者为改善社区环境所付出的努力。

3. 替换老旧路灯:

协助专业人员对社区内的老旧路灯进行排查和更换;新路灯的安装提高了社区夜间的照明条件,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4. 参与科普以及收缴养老保险:

参与组织科普活动,向居民宣传科学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等;协助工作人员收缴养老保险,为居民讲解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提高居民的参保意识。

5. 整理居委会档案:

对居委会的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使其更加规范和便于查询;了解了居委会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文件处理流程。

心得体会:

在这段从 2024 年 7 月 22 日开始至今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居委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承担着诸多琐碎而又关键的任务。

通过下乡进行人居环境卫生检查,我看到了部分居民在环保意识方面的不足,也意识到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清理道路垃圾的过程中,虽然辛苦,但看到整洁的道路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替换老旧路灯和美化社区环境的工作,让我感受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而参与科普和收缴养老保险等工作,则让我了解到政策的普及和落实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心。

整理居委会档案使我明白了规范管理和资料保存的重要性。每次的会议都让我更加明确居委会工作的使命和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

尤其在走访低保家庭时,我真切地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困境,也被他们坚强乐观的态度所感动。这让我更加明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和温暖。

这次实践让我成长了许多,不仅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也激发了我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的决心。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李璟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文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