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本草中国”团队在这个暑假开启了一段寻“香”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25 2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艳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学习了解中药香料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悠久历史,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本草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今年7月赴湖南长沙、广西玉林、海南海口开展社会实践,以“国色天香,本草践行”为主题,探索从古至今中药香料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认识中药的潜在市场。

起源——追根溯源,寻香湖湘

7月初,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和全体队员在江宁校区药学博物院举行了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参观馆内珍藏的马王堆出土草药标本,回顾了徐国钧院士鉴定“防腐香包”的研究经过。随后,团队奔赴湖南长沙,来到了湖南博物院开展参观调研活动,寻找“文物里的中药”。先后参观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和马王堆汉墓墓坑遗址,了解到两千多年前,中药香料已经用于制作香囊、药枕、薰炉和梳妆用品等。

传承——沉浸体验,非遗香韵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天然香料既可以用作香料,制作香薰,也可以用来制作中药,治疗各种疾病。团队成员在湖南长沙参观了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体验了香囊、香牌、香珠等传统做法,打开网红“中药奶茶”,电话采访了药用湘艾非遗传承人;在海南海口沉香艺术馆和三香文化街采访了香中魁首——海南沉香的相关从业者,通过实地调研、体验学习等方式,了解了中药香料千年来的发展历史以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兴盛——南方药都,实践调研

广西玉林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亚地区香辛料主要种植和集散地,更是被称为中国“南方药都”和“南国香都”。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香料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前景,团队成员来到了玉林香料科普展览馆和全国规模最大的一级香料市场-玉林国际香料交易市场,采访了当地香料商贩和买家。据了解,玉林市集散了全国80%、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香辛料,是国内最大的香料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世界香料之都”。中药在当地广受认可,中药材香料产业帮助当地很多人就业、创业,创造了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当地产销的香料主要用于药用、食用,近年来,其保健效果也逐渐被大众关注。

此外,团队成员还前往了湖南省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寻找“药香”。依据《本草纲目》中草部之芳草类的植物,辨识了花、茎、叶、根或果实可散发出芳香气味的药用植物。在学习植物的知识外还能放松身心,探索植物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创新——中药+文创,“玩”出潮流

在实践中了解了中药香料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后,团队成员根据所学的制香工艺、在玉林香料市场购买了药材,制作了中药香料文创产品:驱蚊香囊、花香香囊、艾草锤等,更是用徐国钧院士鉴别出的马王堆出土9种中药材制作了特别定制款“马王堆香囊”。成员们表示:“中药资源就如一座巨大的宝藏,要将中医药文化用“新潮”的方式推广给更多的人。”

在2024年“筑梦药大”镇坪中学生励志研学夏令营中,团队成员为镇坪的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中药文创制作材料包,并在现场讲解教学中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趣味。

“本草中国”团队的这次寻“香”之旅,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团队成员们看着“文物里的中药”,沉醉于两千年前已然存在的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在非遗制香的传统工艺中感受着中药香料的发展历史,又在全国最大的中药香料市场调研了天然香料的种植、生产、销售现状,仿佛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感受着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最后,团队成员也不忘将所见、所学应用于实践,集思广益,制作了中药香囊文创产品,希望这份“药香”能飘得更远、飘得更久。

供稿 | 中国药科大学“本草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文字 | 潘晨

图片 | 史健博、蒙信均、吴天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