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启航,新质领航”:华农学子探秘连山黑山羊,共绘农业转型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22 17: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艳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当智慧的光芒照进古老的农田,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野小分队,于7月24日至25日,踏上了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征程,深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挖掘“五羊开泰”发展模式下的智慧养殖奥秘,为农业现代化书写生动注脚。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指引下,田野小分队以连山黑山羊为研究样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从政府到农户,从理论到实践,小分队全方位解码农业转型的密码。

田野小分队在养殖基地合影

7月24日,田野小分队全员深入田野和基层,对小三江镇人民进行了访谈,初步了解当地人民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认知与理解及小三江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概况。

田野小分队队员林金路对村民进行采访

田野小分队队员黄洁茵对村民进行采访

晨光初破晓,7月25日的序章缓缓拉开。

上午,田野小分队分组行动,冉红丽、杨若婷、赖佳宝、卢炜莹、罗粤福五人前往小三江镇人民政府和省洞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访谈,加深对连山地区的农业发展概况与当地新质生产力实践成果的了解,探寻连山地区农业转型的奥秘。与此同时,留守队员紧锣密鼓地梳理着纷至沓来的信息,为团队的后续征程铺设坚实的基石。

田野小分队对小三江镇书记进行采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镇省洞村驻村书记热情地接待了田野小分队,并非常详细地为田野小分队解答疑惑,如数家珍般地阐述了连山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全貌,令队员们茅塞顿开。在一番深入浅出的交流中,书记指出“目前来讲,新质生产力(的推行)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更多的是对新质生产力和原有生产关系的调整略跟不上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番话语,道出了当地农业转型中的核心挑战。此外,书记期望通过提高当地土地利用效率、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和引进人才助力当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当地农业发展赋能。

小分队与小三江镇政府、村民的深入对话,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外界得以窥见连山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全貌。省洞村驻村书记的真知灼见,不仅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关系融合的挑战,更勾勒出一幅通过技术革新与人才引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美好愿景。

田野小分队对省洞村书记进行采访

7月25日午后,阳光倾洒,田野小分队的足迹踏进了广东领头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亲历了连山黑山羊产业链上科技与自然的交融。步入连山山羊科技小院,一幅幅生动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

在羊场工作人员方思诚的带领下,小分队成员穿行于羊场之中,近距离触摸到黑山羊养殖的日常脉动。从饲料配比到健康监测,从养殖环境优化到市场对接,每一步都透露出精细化管理的匠心独运。

羊舍照片

田野小分队成员黄洁茵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深度交流,揭示了TMR搅拌机、电子耳标等高科技装备如何融入养殖流程,提升效率,确保品质。公司已然打通销售网络,而未来,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产业链的完善,致力于打造一条绿色生态的黑山羊产业链。

田野小分队队员黄洁茵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

田野小分队成员林曼曼有幸与羊场负责人周多恩面对面,倾听他关于农业创业的心路历程。周先生的话语中,流淌着对基层农业的深情厚意,他强调:“投身农业,需有坚韧之心,能承住汗水,耐得住寂寞,方能见证丰收。”他分享了养殖场如何依托新质生产力理念,实现养殖模式的革新,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这些真知灼见,不仅丰富了小分队的认知,更为农业转型的探索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田野小分队队员林曼曼对周多恩先生进行采访

田野小分队的成员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见证了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他们深切感受到,广东领头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先锋,不仅在黑山羊养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连山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随着调研活动圆满落幕,田野小分队正着手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宝贵的知识财富,旨在为连山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解决方案。此次实践不仅是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次深刻洞察,也是对“深耕田野,深入调研”精神的生动诠释。华农学子以实际行动,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共同绘制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