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秦毓阳)近日,来自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下乡团队怀揣着对红色精神的敬仰和对自然风光的向往,踏上了前往回龙村及天界山景区的实践之旅。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深刻领悟“回龙精神”,感受太行山的壮丽与魅力,同时增强团队成员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回龙村,曾是“崖上崖下不相见,出山一趟走半天”的闭塞之地。直到张荣锁同志带领全村人,以血肉之躯向大山宣战。他们斩开九座山头,在绝壁间“挂”出八公里盘山公路,在悬崖中“凿”出千米隧道,硬生生打通了这条“通天路”。
图为张荣锁向团队成员作“扳倒穷山 挖掉穷根”主题讲座
图为胡锦涛总书记对张荣锁同志事迹题词称赞
成员们站在隧道口,抚摸着粗糙的石壁,仿佛仍能听见当年铁锤与钢钎碰撞的铿锵,看见那一张张被山风刻满沧桑却目光如炬的脸。
“这不仅仅是一条路,这是信仰铺成的阶梯,是共产党人‘一句承诺、一生践行’的鲜活注脚。”张荣锁书记捐出百万家产、带领村民徒手开山的壮举,不再是遥远的事迹,而是就镌刻在每一寸山石之中、回荡在每一阵风里的精神共鸣。
图为盘山公路一洞口
走在如今的回龙村,民宿错落,游客如织。“红”“绿”相融的旅游发展模式,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焕发出蓬勃生机。精神一旦扎根,便能裂石开路;初心如果不忘,便可跨越万重山。此次回龙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炼。队员们带着太行山的回响与回龙村的故事重返校园,也把艰苦创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和战天斗地的回龙精神,种进了心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秦毓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