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邱天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中国精神,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华北电力大学“两弹一星”志愿宣讲团于7月分别前往西安、无锡、常熟三地,参观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居和为新中国核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先辈的故居,感受学习伟大丰富的中国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姚桐斌故居
7月10日,实践队赴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北镇姚桐斌故居,进行实地研学。姚桐斌先生是中国伟大的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在其学成归国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瞻仰了姚桐斌先生求学期间使用的课本。时光荏苒,姚桐斌先生虽已离开我们,但这本书依然承载着姚桐斌先生的求知热情、严谨学风及科学探索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王淦昌故居
7月11日,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江苏省苏州常熟市的王淦昌故居。王淦昌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核物理学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化名“王京”的王淦昌院士在大漠中隐姓埋名十七载,将“我愿以身许国”践行了一生。在这里,实践队员参观了王淦昌事迹陈列馆、青少年核科普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区等展区,在逐步了解王淦昌先生的生平经历中体会王淦昌先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暑期实践团探访延安革命纪念馆
7月13日,实践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历史文物和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全面了解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大生产运动以及整风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从一本本纪律笔记,从一杆杆红军步枪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做出的伟大奉献。在实践中,队员也全面领取了延安精神的红色密码。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真实写照;“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延安精神,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形成的伟大“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坚定不移地赓续中国精神。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虽然现今已经远离了战火纷飞和贫穷落后的年代,但应铭记往昔奋斗,从其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倍加珍惜当前美好生活,要更加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将自己的青春力量融入到祖国的伟大发展之中,在不断创新进步中贡献自己不平凡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天垚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