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昆虫之美,童心学与行

发布时间:2024-07-22 10: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宋德丽   阅读 2.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宋德丽)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留守儿童们。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不仅能够增进他们的知识体系,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贵州大学昆协“虫缘童行”服务队组织了一次昆虫探索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昆虫文化,欣赏自然科学的魅力,从而在乐趣中学习,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

实践日记一:童心向学

7月21日上午9点,服务队准时在黔南瓮安县江口坝社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开始了一天的行程,一场为该地区的小朋友们量身举办的深入昆虫文化的探索活动如期举行。

活动首先由志愿者施官银简要概括了昆虫文化内容,同时从物质层面出发,介绍我国特色地区的昆虫食用文化,如云南的“三个蚊子一盘菜”、油炸蚂蚱、蜂蛹炒蛋等,广西的食用竹虫、龙虱等,贵州的油炸蚕蛹和水蜻蜓等;后介绍药用文化和养殖文化。孩子们对此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惊讶于我国的昆虫文化,欢呼声不断。

图为施官银讲解PPT内容 田旭峰供图

接下来,由志愿者谯青青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和画作中展示昆虫文化的精神层面,杜牧“荧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之绝美意境的诗、赵昌《写生蛱蝶图》之纷飞多姿的虫等等,中华传统文化与昆虫的独特融合,让孩子们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昆虫世界中。谯青青还扩展了昆虫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利用,再到精美的昆虫工艺品如蝶翅画的介绍和欣赏,每一环节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与聆听,激发出他们对昆虫世界的进一步步探索热情和对文化多样性的更深理解。

活动尾声,孩子们积极分享了他们的观后感。有位小朋友问志愿者:“如果以后还想见到更多的昆虫,应该怎么办呢?”谯青青微笑着回答道:“可以先从身边开始,周围的花草树木,它们常常是昆虫们生活的地方。还可以去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找关于昆虫的书籍和资料。昆虫世界其实离我们很近,最重要的是要用心观察。”小朋友兴奋地点头。

 

图为小朋友和志愿者一对一交流 田旭峰供图

 

实践日记二:童心向行

午休之后,下午2点30服务队带领孩子们们重新回到江口坝服务中心进行下午的昆虫探索活动,志愿者将帮助孩子们深入学习和实践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的技巧。

首先,志愿者王楚婷用PPT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昆虫采集的准备工作。她展示了不同的采集工具,例如捕虫网、采集管、三角纸等,解释了每种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孩子们初步了解了昆虫采集的工具和采集方式。

接着,志愿者们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前一后由两个志愿者带领,同时有社区老师随行,去往服务中心附近的花园开始实地进行昆虫采集和昆虫摄影。志愿者先给每个小组分发昆虫捕捉工具,并为孩子们全身涂上防虫药水,后亲身示范如何安全而有效地使用工具。在捕捉过程中,孩子们兴奋地发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如蝴蝶、蚂蚱、甲虫、蝉等,他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习记录昆虫的种类和特征。

 

图为孩子们学习志愿者详细介绍捕捉昆虫方法 田旭峰供图

 

图为户外观察到的昆虫 田旭峰供图

回到服务中心后,志愿者王子洁通过PPT向孩子们展示了传统的昆虫标本制作流程,包括准备材料、处理昆虫、插针固定、保存等步骤。她特别强调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志愿者们需要确保孩子们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尖锐的工具。

随后,孩子们亲眼见到了昆虫的细节和结构,实际了解到了昆虫标本制作的步骤。虽然孩子们主要负责观察,但他们对整个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些孩子还兴奋地讨论着标本制作的细节,对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图为孩子们观看志愿者制作标本 田旭峰供图

当天的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志愿者道别。许多孩子表示,这次昆虫探索活动不仅让他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活动取得的良好反响激励了志愿者们,孩子们渴望学习的态度和对昆虫活动的巨大热情让志愿者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策划更多有新意且有创造性的活动,去覆盖更广泛的科学主题,激发更多儿童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德丽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4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