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李凯琪 杨子悦)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帮信罪成为各类刑事案犯罪案件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而在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帮信罪案件中,大学生涉嫌该类案件的数量明显增加,已成为帮信罪的主要群体。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帮信罪,提高防范意识,6月12日至13日,烟台大学“法盾防诈”实践队面向烟台市莱山区众多高校,在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以及烟台理工学院三所高校进行线下帮信罪调研宣讲活动,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实践队于6月12日下午到达山东工商学院,在校内图书馆、教学楼、餐厅等地向广大师生进行调研。山东工商学院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在校园墙、朋友圈等平台看到有人发布相关广告,以“兼职”和高薪酬为噱头意图诱导人参与。实践队成员提示同学们:不要轻信虚假广告,不要轻易借出自己的社交帐号,对路边的“扫码”广告要提高警惕,敢于拒绝。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山东工商学院同学讲解帮信罪知识 通讯员 初依林 摄)
6月13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滨州医学院进行帮信罪反诈宣传,宣传内容涵盖了帮信罪的基本概念、常见形式以及防范措施等多个方面,既包括理论知识的普及,也涵盖真实案例的分析,力求由浅入深地增强同学们的反诈意识。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滨州医学院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于帮信罪的了解不足,在惊讶于犯罪份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的狡猾手段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疏忽可能会给予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借此机会,小组成员向同学们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帮凶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滨州医学院同学普及帮信罪防范技巧 通讯员 钟雯 摄)
6月13日下午,实践队到达烟台理工学院,通过精准传单发放,深化帮信罪防范宣传。在宣传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他们认真阅读宣传单页内容,主动向实践队成员提问帮信罪的相关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一些同学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加具体、实用的防范措施,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实践队成员提醒大家,网络上信息繁杂,诱惑颇多,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辨别,特别是看到“高薪兼职、大额取现”时,要提高警惕,主动对灰色兼职说“不”,看到租号、跑分、吸粉等兼职绝不动心,坚决举报,绝不成为电诈犯罪链条上的任何一环。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烟台理工学院同学普及帮信罪相关概念及行为类型 通讯员 韩昊宇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烟台理工学院同学进行防范帮信罪宣讲 通讯员 石昊原 摄)
本次帮信罪宣传活动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加强帮信罪教育,构筑安全校园”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帮信罪防范之墙。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团队成员发现帮信罪行为人呈现出年轻化、法律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等特点,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更多大学生陷入帮信罪陷阱。在后续实践调研活动中,烟台大学“法盾防诈”实践队将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积极的态度进行防范帮信罪宣传,深耕反诈工作,为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概率而持续努力下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昊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