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下乡促振兴 助学筑梦谱担当——“童心港湾,乡音课堂”团队实践纪实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赵子怡)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响应共青团陕西省委和共青团西安外国语大学委员会的号召,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童心港湾,乡音课堂”前往有着“中国文明长寿之乡”称号的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图为陕西省安康市曾家镇景色 李超林 摄)
【宣讲“一带一路”,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
开放永不止步,合作面向未来。迈过十年历程,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站上了新的起点。团队成员杨梅通过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化了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最新进展和成果的理解。除此之外,杨梅还为所带班级讲授了俄语入门课程。她以俄语歌曲为课堂引入,带领学生学习俄语字母,并进行跟读练习。通过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传统节日、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等六个方面,与同学开启了一段简单的俄语对话之旅。通过俄语课的学习,学生们纷纷表示:“俄语的发音真有意思,我喜欢上了这门语言!”
(图为团队成员杨梅在讲授俄语课 乔福扬 摄)
【持续推普进乡村 语言赋能助振兴】
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中国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伴随着《少年中国说》的阵阵朗诵声,同学们走进了推广普通话的课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说什么话?”“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根据前期与学生的沟通,团队成员何佳音、高晨曦发现当地学生日常沟通中主要还是使用镇坪话进行沟通,在前后鼻音发音上存在问题。在基本了解后,她们以提问的形式讲解普通话的基础知识,通过做好口部操、趣味绕口令、猜字游戏、动漫配音等环节,寓教于乐,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实践表达中使用正确规范的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语言习惯。
(图为团队成员高晨曦、何佳音在进行普通话推广 乔福扬 摄)
【翻转课堂——在互动与趣味中学好英语】
八年级的英语词汇课由团队成员苗朔菡授课。面对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现状,她在课程开始前引导学生们为自己取英文名字,并制作了个人桌签,促进师生之间的快速熟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她巧妙地利用年份时间轴的呈现方式,将她往年在该地支教时的照片融入PPT演示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她将“趣味”作为课堂核心,通过设计“逢7过”“看图识词”等趣味英语词汇游戏,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英语,帮助学生在复习和巩固旧词汇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图为团队成员苗朔菡讲授英语词汇课 乔福扬 摄)
【用家访“金钥匙” 让教育添温度】
7月14日下午,团队家访组成员前往曾家镇宏伟村。团队成员分成小组,分别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宏伟村村支书进行了沟通。
曾家镇政府工作人员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现状,曾家镇常住人口不足1万,老龄化现象严重。为了留住人,当地通过开设“社区工厂”,让外出务工的人留在本地,既能打工赚钱,也能照顾到长辈和子女的生活起居。宏伟村村支书提到:“这个村都算好的喽,娃儿们走路最多十分钟就到中学了,其他村的娃儿下来上学要住校,每周五学校给娃儿们专门叫大巴,给送回家。不过娃儿们也珍惜,每年都有好多考到县城高中的”。通过家访实践团了解到,宏伟村距离镇上最近,相对来说父母离家的概率远低于其他村,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走读上下学,父母也能按时接送。在与曾家初级中学的老师沟通的时候,当地老师也表示,宏伟村的学生家长,可能是由于距离的原因,更愿意配合老师工作,加强家校协同。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曾家镇政府沟通 王瑞睿 摄)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家访 廖容湘 摄)
行而不辍,育人不止;为爱而访,久久为功。“童心港湾,乡音课堂”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西外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子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