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国一直是一个文化大国,五千年来泱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璀璨的珍宝,隐藏在物质背后的喜怒哀乐值得人们探寻,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影响的不只是不只是某一代人,也不只是某一个地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只有在
为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西师范大学探塘捞虾团队于2023年1月11日前往桂林市六塘镇六塘村委会了解沉寂十五年之久的虾龙再现的秘密,希望从中探寻到更加普遍的非遗振兴之路。
相信大家对舞龙或者舞狮都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听过舞虾呢?六塘正巧有一直活灵活现的虾龙。带着对虾龙的好奇,团队成员来到了六塘镇六塘村村委会,在这里,秦书记以亲历者的身份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她向我们介绍道,由于虾龙传承人周师傅去世,年轻人相继外出打工,缺乏制作的能工巧匠,以及资金问题,六塘镇已有多年无法开展虾龙活动,说到这里,秦书记有些许伤怀。
但好在,抬首望,非遗保护在今朝。如今国家越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人们也越发感受到非遗文化的价值和魅力。2022年,临桂文化旅游部门邀请六塘镇在2022年的山水旅游节上展示虾龙,这为虾龙的重现提供了契机。在政府资金支持下,秦书记邀请民间能工巧匠重新制作虾龙、组建队伍、编排动作,最终虾龙才终于能够在闹新春之时重现于世,让世人窥见其风采。
在2023年11月的桂林东盟会展的开幕式,虾龙的出现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大获好评,于是虾龙团队还参与了闭幕式。成员们虽然没有看见虾龙的面貌,但是却在秦主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中感受到了虾龙的魅力。长达十二三米,活灵活现的大龙虾,令人震撼,见了之后念念不忘。虾龙的制作工艺复杂,呈现效果极佳。
但很遗憾的是,在问及虾龙的发展前景时,相关负责人难以告诉告诉团队成员一个准确的结果,目前虾龙的展现将由相关部门负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虾龙传承困境需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时,虾龙难以活跃于世人面前。
非遗传承不仅仅需要手艺人,还需要一直认可它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传播人。非遗承载着一个群体的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希望,具有极强的思想价值和魅力,感染着无数人。如今,非遗的传承遭遇了困难,我们不能只是通过一个两个人的情怀将其传承下去,而要通过一系列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更加系统化,合理地将其传承下去。不断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呈现于每一片土地。
图为团队成员拍照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智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