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20日讯(通讯员 叶彦椿 刘思思 刘羿)桂林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抗战文化城”之称,时为广西省会,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性与优势性。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涵,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坚实的㡳气。
我校凝红铸教调研团队为了了解桂林市抗战遗址基本情况,挖掘抗战遗址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追寻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本,探寻桂林抗战遗址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1月12日至27日,凝红铸教调研团队先后到达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李宗仁官邸、广西省立艺术馆、救亡日报社旧址、七星公园陈光烈士纪念塔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感受历史脉动,重温抗战文化
12日至27日,凝红铸教调研团队六站重温抗战历史。第一、二站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和李宗仁官邸。在纪念馆和官邸里,团队成员通过墙上的文字介绍、抗战时遗留下的物品和影像,了解到那段战火纷飞的时代中,日寇的罪行,中国人民的团结、抗争、不屈的精神,同时了解李宗仁这位人物非凡的一生,对这位伟大人物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在第三站救亡日报社旧址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在该抗战遗址中除了采用墙上挂着的介绍外,还采用了“数字讲解”的形式,扫码即可进行讲解,既节约人力物力,又方便游客自行参观。这样的讲解方式,与其他抗战遗址的讲解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也是红色文化遗址吸引游客的一种创新方式。此后调研团前往广西省立艺术馆、七星公园陈光烈士纪念塔、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简史馆等地进行参观,了解抗战遗址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发展的现状以及遇到的困境,思考如何将抗战遗址资源融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图为团队成员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前合影 通讯员 钟欣 摄
探幽索隐,寻求路径
此次调研,除了参观抗战遗址,重温抗战历史外,调研团队还对工作人员和前来参观的人们进行了专题访谈和随机访谈。访谈过程中,受采者对于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抗战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持赞同与肯定的态度。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调研团队对讲解员进行专题访谈,了解到平时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的频率高,且每年都会有相关活动在纪念馆内举行,同时也会有许多人自发前来参观。通过采访,调研团队得到了许多对于抗战遗址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宝贵建议。有的采访者认为:“首先,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抗战遗址背后的历史;其次,抗战遗址资源自身应该迎合年轻人进行变革,比如通过播放相关影视资源、AR体验等新时代的方式吸引大家前来参观体验;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小培养爱国情怀,这不仅需要从学校、家庭着手,更需要个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努力,才能让抗战文化发挥真正的作用。调研团队从受访者提出的建议中获得了启发,这也为把抗战遗址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黑格尔曾落笔“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抗战遗址的意义或许便是让我们感受那一处余温,时刻警醒劝励自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炮火虽已随往事消散,而伤痛仍留每位国人心间。此次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探访结合访谈的方式,重温历史,发挥抗战遗址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此次调研实践也为把抗战遗址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简史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 通讯员 冯艳子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思思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