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子三下乡:红色文化续薪火,网络传播助传承

发布时间:2024-02-20 17:49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 杨雨露   阅读 93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2月20日讯 (通讯员 白光玲 温佳妮 龚林麦为响应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号召,探索红色文化在新形势下的网络传播路径,2024111日至129广西师范大学“桂乡红韵,网传薪火”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井冈山的红旅基地、桂林市区的八路军办事处以及抗日救亡报进行实地调研,团队调研以探究红色文化在新兴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传播可行路径为目标,团队成员充分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针对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红色文化融入新媒体的发展特性,希望以此提高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效果,保持红色文化的实质并使其换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通讯员 龚林麦 摄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多角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红色旅游资源展开了深入探究,调研对象主要是广西境内的红色场馆,除了实地调研外,团队也格外注意各地的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现状的探究,通过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等多种调研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状况,(通过对全平台的研究和分析,团队计算了红色文化在三个热门平台的网络传播指数,分别为加平台分析数据缺数据成果。数据表明由于技术、资源、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广西区内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效果一般,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期待值较低,当代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关心程度不足,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有效途径缺失。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面向社会广大网络民众,团队了解到,在当下的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逐渐多样化,主要有网站,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使文化传播的内容更加全面且具有时效性、多向互动性和主体广泛性。但不可忽视的是,广西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仍面临着问题和不足。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广西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要存在一下问题:首先,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力度不够,信息呈现形式单一;其次,红色资源的网络宣传力度不足,宣传途径较为单一;最后,公众参与程度低,受众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参与度不高。

以桂林市区的八路军办事处为例,该红色基地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公众微信号推文集中在馆内活动宣传、场馆事项公布几个领域,对红色文化宣传性的内容虽然也有但占比较少,而且讲解不够深入,内容主要以理念性内容为主,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硬性教育功能甚至是灌输色彩,这与负责传播的相关人员有紧密关系。通过对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讲解人员进行采访,团队了解到当下负责桂八办公众微信号和官方网站的是基地的兼职人员,而非是红色文化拥护者和熟谙网络传播技术两者兼具的人才,因此无法确保传播的内容准确、真实、有深度。针对这一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主体建设,为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图为团队成员与同来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的游客进行交谈白光玲 摄

此外,该红色基地的网络传播手段单一乏味,未能与时俱进将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与新技术相融合,对比近年来出圈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例子如《觉醒年代》、“英雄联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引入中国抗日英雄杨靖宇、新华社短视频《如愿》通过采访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等,这些红色传播形式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广西红色文化传播也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有机联动,同时注重创新传播内容。

最后由于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网络宣传方式主要是单方面输出,受众只是简单地接受官方的信息输入,未能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意识,受众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明显,因此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红色文化传播在网络平台上的点击量、浏览量并不理想,浏览量大多只有几百甚至是几十。针对这一问题,红色文化传播主体应该注重红色文化的多层次的开发,构筑多元立体的内容生态,让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更具吸引力,让红色文化更深入地走近大众,在大众众广泛传播。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的工作人员白光玲 摄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它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巧妙结合至关重要。融媒体时代,广西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任重道远,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将广西的红色文化传播出去,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真正激活广西红色文化的“流量”密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雨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