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于志愿服务——退伍军人的自强之路!

发布时间:2023-11-10 02:03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 王凯阳      阅读 96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实现人生的飞跃,用苦难经历来激励自己勇于前行,在磨难历程中铸就自强品格。”这是石建都铭记于心的一句话。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石建都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与许多人相比,他的童年时光并没有欢声笑语,而是承担着责任与汗水。“自我小时候记事起,父亲就常年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都是由母亲带我一起完成的。由于村子里常年干旱缺水,母亲和我要到隔壁村里拉车打水,母亲在前边,我在后边,这个画面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无法抹去。”石建都谈道。对于他当时的年龄,扛起家庭大任固然艰辛,但这也促使他提前长大,明白父母亲的不易。

2002年,政府的援助和村民的集资,他们的村子里打造了第一口机井,村民们也终于过上有自来水的生活,这时他们棘手的问题也由自来水变为了耕地。“因为村子属于丘陵一带,地势较为偏僻,每次只能依靠着我和母亲、爷爷还有一头老黄牛,地广人稀,耕种起来十分艰难。”石建都说。一家四口在广阔的田野里起伏,那凹凸不平的身影犹如一层层爬不完的楼梯一番,永远也看不见终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石建都考上了高中,但他并不是十分开心,因为学校离家里的距离十分的遥远,他只能两周回一次家,这也导致家里的农事将由母亲和年事已高的爷爷一同承担。

“我其实也想留在村子里去帮助母亲分担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我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身为农村孩子的我更是如此。”石建都说。在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农村。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我立志用自己之所学,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我明白学习对于山里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在假期里的时间他积极前往山区支教,去传递更多的知识与温暖。后来,为了能够登上更高的平台去服务社会,石建都边工作边学习,最终上岸于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成为了村子里的第一个研究生。

大二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法学生,更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积极应征入伍履行服兵役的义务。”石建都说道,因此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名。就这样,他踏上了离乡的火车,奔赴于军营这片沃土。石建都谈道:“在入伍的两年时间里,印象最深的是那年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我们作为二线部队紧急出动,奔赴极地高原,那里没有网络,没有信号,连水都是山上的野山泉,虽然环境十分艰苦,但国家有需要时,我定刻不容缓。”在长达近6个月的野战中,石建都所在的队伍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他也因工作优异,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记嘉奖一次。

一遍又一遍的拉练,一步又一步的脚印,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即使双手满是血泡,即使累到满头大汗,即使夜不能寐,但他却说:“我认为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值得的,我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父母,也对得起自己。”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退伍之后,他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此期间,恰逢疫情肆虐人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多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

在郑州7·20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期间,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时,石建都积极投身于抢险救灾工作中,作为志愿者在县委领导下逆流而上,第一个冲上贾鲁河堤,扛起沙袋,寻险情,用他的实际行动来对抗这只“猛兽”,守护人民的幸福。后来他又参加黄河秋汛护堤巡逻等志愿活动,作为志愿者配合黄河河务局专业人员实行24小时巡堤工作,所寻的区域里无一险情发生。

在校期间,石建都多次参加学校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采集。同时在寒假期间里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共青团中牟县委员会参加三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在郑州火车站做志愿者服务70小时,被评为“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上图是石建都进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时讲话的图片。 图片来源:石建都)

在石建都得知自己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时,他说:”能获得这项荣誉我深感自豪,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石建都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播种”下收获颇多,但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他来讲“播种”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歇。正如他所说,他会永远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去教会他们如何“播种”,因为努力付出必定会得到回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