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你恍然大悟了,饮茶嘛!常见,常见,正思衬茶叶品类之时,下一句便凑着来了:“没喝的话,来我家喝碗油茶吧!”
油茶?是的,油茶。蒙族有蒙族的油茶,藏族有藏族的油茶,而侗族也有侗族的油茶,不过,它可与前面两种油茶大不一样。与其说是油茶,倒不如说是“百家茶”,阴米,桂圆,花生,一家有一家的做法,这并不出乎你的意料,但这油茶啊,可不只是一个个小家做出的,如寒夜明灯般的小家归乡茶,更是汉族茶文化与侗族文化融汇交织,历千年而自成一脉的大家荟萃茶,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亦是民族团结的纽带。而今天,它还在维护乡风秩序,建设侗乡文明的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一碗小小的油茶,如何能参与到如此宏图伟业中呢?于是,东南大学“侗茶桂香”小队,就这样出发了。
要想富,先修路,要喝茶,先采茶。想要了解侗族油茶,布央仙人茶场肯定是要去一去的。百兆茶,雅杞茶;一芽一芽地采摘下来,摊在木板上,晾蔫了就可以开始杀青了,乍热的油,冰凉的水,暖呼呼地齐聚一堂,炒了又晾,晾了又烤,烤完还要烘一烘,眼熟吗?这正是学自汉族传统的制茶法呀!侗人柔而好友,谦而善学,自然能将茶叶伺候地好好的,就算不做油茶,也能卖出大价钱呢!只是金多银多,终究不如亲多友多,亲友聚集起来,热热闹闹地,将茶叶下锅翻炒,再煮成茶汤,放入佐料,香喷喷的油茶就做成了。“即可当饭,又可解渴,还是大补!”老茶农笑了,岁月的褶皱波纹般舒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近邻串门的亲朋,来一碗油茶,总归错不了的。”
“…… 因此可以说,油茶文化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维系乡村秩序,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纽带。”在2023“迎七一·强党性·研侗学”党日主题座谈会上,三江侗学研究会会长吴永春,秘书长吴杏仁,三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胡献伦均对侗茶桂香小队提出的这一研究结论持认可性态度。谁说不是呢?婚丧嫁娶,佳节祭祀,乃至广西特有的长桌宴,总归少不了油茶的影子。一碗热腾腾的油茶下肚,再大的矛盾也能缓和下来。如果是好友小聚,那这会就是话桑麻的时候了,哪里还有什么民族隔阂呢?油茶的茶香,侗族人闻得到,汉族人一样闻得到,因为这本就是双方先辈们共同创造的产物,先人栽树,后人乘凉,先人种茶,后人品茶,黑夜的薄纱渐渐隐去,悠悠的茶香伴着晨光洒入乡里,今天,是品茶的时候了。
和其他广西老表的心尖尖一样,油茶是要“走出去”的。就算不赚钱,也是一份骄傲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被认同呢?所谓“文化自信”便体现于此了。可是,油茶又没有长腿,该怎么走呢?聪明的广西人沿用了唐代“投文辄饮”的做法,将油茶以小体量,高普及的形式推广开来。想一想,以茶为底,自选辅料,暖暖和和的,不正是我们现在常喝的奶茶吗?思一打开,路就有了。但油茶可不止于此,它还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摇身一变变成药膳呢!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搭配属于自己的油茶配方,或是在中医的指导下通过油茶进行针对性地调养。而以此为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三江县侗兴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还从茶叶这一源头着手,开发高端油茶产品,使侗族油茶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于是,种茶的人多了,喝茶的人也多了,侗族油茶成为了广西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侗族文化响当当的品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