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走进福州内河,助推河流保护

发布时间:2023-07-26 23:16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全依桐 李东鹏 林晓艳   阅读 76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部署,提高青年参与河湖保护积极性,提升爱河护河的意识,营造水清岸绿的良好水环境,引导更多青年力量投身生态环保实践。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赴福州内河河小禹”实践队,在福建福州开展“河小禹”专项主题活动,通过河岸巡查、水质监测、河长座谈、广发倡议、走进社区等形式,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调研福州内河治理现状,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探索未来河流保护长效发展机制。

7月8日“赴福州内河河小禹”实践队前往仓山区、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等4个区市的白马河、安泰河、瀛洲河、晋安河、凤坂河等10条内河取样,设立了17个水样监测点,总共里程超150公里。在取样完成现场水体取样工作的同时,实践队员先通过观察水体颜色、有无漂浮物及水体气味,初步了解了河流水质及污染的情况,再使用便携式仪器对水体取样按照实验步骤有序开展实验检测工作,获取水体取样的基本数据(如:电导率、pH值、溶解氧量等),完成一系列预检测工作后,实践队员将水体取样密封包装携带至实验室进一步完成水质的精密检测(如总磷、总氮、需氧量等),并整理汇总实验数据,与前两年调研队的水质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和比较,更深层次了解福州内河水质整体趋势的变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鼓楼区安泰河下游段对采集的水样进行pH、电导率、溶解氧指标实时测定。

实践队队员们走村入户,线下访谈,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于河流治理及其发展情况。据调查显示,居民们都表示近年来村中的河流明显变得更加清澈,河道旁的垃圾也较少,经常看到有人在巡河护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周边的发展。此次调研深入倾听民声,可见福州市有将“河长制”真正落实到位,努力建设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河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通过调查福州市区内河水质污染的治理情况,从实地考察入手,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周围居民环保意识,为创建生态福建,共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对白马河周围居民进行采访。

为了加强群众保护母亲河的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实践队员们向市民宣传保护河流,文明排放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前往柳河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居民们对白马河整治情况的看法和建议,并向他们提供了一些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河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实践队从本次采访了解到,河流水质的改善,展现出生态效益、人文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活动的满足人们活动需求,形成宜居宜业的福州生态滨河。实践调研团通过发放问卷,考察当地居民对河流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河岸治理的保护意识,同时对河流保护机制内容进行解读宣讲,提升居民爱河护河的环保意识。

此外,实践调研团亲身体验白马河内河游,近距离感受白马河之变,欣赏两岸美好风景。实践队还联系南街街道河长与河道专管员共同组织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全力推助河长制,尽心尽力地改善周边河岸,营造水清岸绿的良好水环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群众提高个人意识,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亲水、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小禹护河。通过此次的河小禹专项活动,队员们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助推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深入了解河长制工作,引导并带动广大青少年志愿者争当生态文明的倡导者、捍卫者、推动者,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青春之力,扮靓山河,这是每一代“河小禹”的共同使命,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生活里会以奋进者的昂扬姿态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落实推进河长制增添新生力量!同时,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增强本领,是广大青年学生追求个人进步,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晓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