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寻迹梅庵实践团:回溯团二大历史,重温跟党走初心

发布时间:2023-07-26 22:47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寻迹梅庵实践团   阅读 92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 7月26日讯 (通讯员 支美琪)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0周年。“团二大”是团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也是毛泽东同志唯一一次全程参与的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最突出的成就是将团与党的关系从“协定”调整为“服从”,从此宣示了共青团“永远跟党走”的初心,而东南大学梅庵便是此次大会的召开之地。

2022年,为讲好“团二大”历史与红色梅庵的故事,东南大学“寻迹梅庵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了襄阳、黄冈、常州等地寻访“团二大”代表故乡,追寻“团二大”代表的红色足迹,拍摄了寻迹纪录片,并于“团二大”代表、东南大学校友谢远定的故乡襄阳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化身新时代“谢远定”反哺他的家乡,让“团二大”的故事和红色革命精神广泛传扬。

“团二大”历史和红色梅庵故事,是学校历史上的红色宝藏。2023年2月,教育部思政司提出要打造一批“数字化”的高校红色资源,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在此背景下,“寻迹梅庵”实践团将再次启程,在2022年追寻“团二大”代表红色足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团二大”历史的“前因后果”和时代细节,并以数字化赋能的方式跨越时空对话历史,将这段光辉岁月生动呈现。

 

源起·东南大学梅庵

 

坐落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梅庵,是为了纪念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而建。梅庵自修建以来历经风雨,见证了东南大学120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青年运动的蓬勃。

1915年,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两江旧址成立,时任校长江谦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办学之功,以李瑞清之号“梅庵”命名茅屋,并在门前悬挂李瑞清手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木匾。

 

1947年,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教授亲笔题写了“梅庵”匾额1992年,梅庵被列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学博士点。2006年,梅庵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星火·真理耀东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中,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其后面成立的国立东南大学逐步成为江苏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基地。

 

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少年中国学会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后最富理想和朝气的青年团体,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吸收了李大钊、恽代英、邓中夏、毛泽东、张闻天、刘仁静、朱自清、宗白华、田汉等青年才俊。

 

1921年在梅庵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年会的23名会员合影

 

1919年11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在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杨贤江任书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办《少年中国》杂志。在杨贤江的影响下,1919年12月1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发起创办《少年世界》月刊和《少年社会》周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状况。1921年7月1日,在杨贤江的积极筹办下,少年中国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梅庵召开。

 

《少年中国》与《少年世界》

 

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5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步学生谢远定、吴肃、邓光禹等以南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名义举办读书会、讨论会等活动,创办宣传新思想的《东南评论》,在学生中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

 

《东南评(平)论社简则》原稿

 

1922年5月,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决定组织公开的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秋,根据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指示,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1924年1月,在中共南京地委、南京团地委领导下,国立东南大学的进步青年在梅庵发起组建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其研究“偏重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尤其注重时事”,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组织南京地区党团活动

马克思主义在南京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群众运动的发展,为党团组织的创立和活动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早期南京党团活动多发生在梅庵。

南京地方团组织是全国最早的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1922年4月23日,南京15个团员在东南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会,推定4人草拟《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5月5日,南京24名团员在梅庵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正式通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宣布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推选南高学生吴肃、侯曜为负责人,并通过两项决议:

一是组织公开的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推定易克檀、吴肃主持;

二是介绍南京方面善演戏之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入团,以为组织“平民戏剧社”之预备,推定侯曜主持。

 

吴肃(左)与侯曜(右)

 

1922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学生谢远定、李国琛、吴肃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1923年10月,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二次团员大会,谢远定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负责领导全市青年团员,组织从事青年学生运动。 同年,中共南京地委成立,谢远定任负责人,统一领导南京、浦口党务工作。

 

谢远定

 

炽燃·初心照梅庵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立东南大学梅庵召开。这次大会是决定青年团发展方向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团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高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二大”为起点,逐渐明确了党对团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权威。

 

中共三大对团的要求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关于青年运动议决案》等多个文件,确定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团二大”召开时间与地点确定

1923年3月7日,毛泽东致信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施存统,建议“团二大”的开会日期改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

 

“团二大”原定在湖南长沙召开,后因长沙“六一惨案”发生而做出调整。考虑到江浙沪一带青年工作较有基础,南京团地委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且同意筹备这次会议。同时,准备参加这次大会的邓中夏、恽代英、施存统等当时都在上海大学任教,暑假期间到南京参加代表大会较为方便。故此,团中央决定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

 

燎原·中国青年运动

“团二大”以党的三大《关于青年运动议决案》为根本遵循,讨论和决定了关系团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团史、青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具有夯基垒台的意义。

 

“团二大”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这次大会宣示了共青团“永远跟党走”的初心

“团二大”最突出的成就,是将团与党的关系从“协定”调整为“服从”,坚决接受党的统一战线方针,采取与党统一的步骤,确保与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完全一致,将“永远跟党走”铭刻在团的基因中、融入到团的血液里、书写在团的旗帜上。

 

(二)这次大会明晰了共青团“为党育新人”的主责

“团二大”决定将开展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作为青年团最重大的责任,决议出版《团刊》《中国青年》《青年工人》三种刊物,明确了教育工作是青年团的根本工作。从当年的“教育工农兵”到今天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育人这一主责主业成为贯穿百年团史的根本任务。

 

(三)这次大会锚定了共青团“做群众工作”的本职

“团二大”直面“不与群众接近”、“以前的运动太空洞”等问题,提出“今后应训练团员到群众间去”、“注意民众痛苦症结之所在,从事于脚踏实地的工作”,形成了青年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青年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彰显了团作为党的群团组织的本质,强调了“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本职。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东南大学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史中的重要篇章。东南大学“寻迹梅庵实践团”将围绕“团二大”历史的宣传,进一步深化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支美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