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沧桑蒙洼中的百折不挠

发布时间:2023-07-26 23:09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张亮   阅读 95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7月1日建党节之际,为体悟淮河文化,追寻党的步履,弘扬王家坝抗洪精神,计信学院赴阜阳阜南县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项目e 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杭后俊老师的指导下,由队长周凌峰带领,来到了建设于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旁的王家坝抗洪纪念馆。


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这座承载着先至千年间因淮河的肆虐而百折不挠治理淮河的抗洪精神,后至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奉献精神的纪念馆。讲解员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淮河的历史文化和抗洪英雄们的光辉事迹。


君不见,拥有璀璨文化的淮河曾因频发水灾被称为“坏”河,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0年间,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蒙洼人民从未气馁,每当淮河泛滥,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人民自己或他人的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受到或将受到损害时,蒙洼人民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一次次开闸蓄洪换取整个淮河流域的安宁。君不见,蒙洼人民历经数次苦难,在苦难中铸就了舍家为国的大无畏精神。治淮楷模李秀英曾说道:“党叫干啥就干啥,吃尽苦中苦,才有甜中甜。”君不见,在治淮工程中,党组织是屹立不倒的指挥塔,党员干部是攻坚克难、冲锋在前的领头羊。在抗洪时,段台乡党委书记在公与私的考验中,毅然决然选择了一万多人的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在场的成员听到他的事迹后无不为党员干部的担当而动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