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点点荧光"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赴英德市青塘镇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在炎炎夏日里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特色肉鸽产业发展“把脉开方”,让课堂知识在乡村实践中绽放光芒。在为期7天的实践中,队员们克服高温酷暑的困难,走访调研、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为青塘镇特色肉鸽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
产业赋能:专业调研激活肉鸽产业新动能
顶着近40℃的高温,“点点荧光”实践队走进养殖基地、对话企业负责人,通过问卷调研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多角度探寻青塘特色肉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地养殖户探讨绿色养殖的前景。
在青塘镇最大的肉鸽养殖示范基地——威望农场,团队成员跟随企业负责人——王叔穿梭于现代化鸽舍之间。整齐排列的鸽笼内,种鸽羽翼丰满,幼鸽啾鸣不断,自动化喂食系统正定时投送饲料。
队员们手持调研问卷,一边记录鸽舍环境、养殖规模等数据,一边向王叔详细询问:“您家鸽场年出栏量有多少?”“销售渠道主要有哪些?”王叔擦着汗笑道:“现在合作社统一收购,销路不愁,就是饲料成本涨得快。”笔尖沙沙记录下这些鲜活的一线声音。
图为“点点荧光”实践队采访王叔。刘晓颖 供图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青塘镇肉鸽养殖具有良好基础,但也存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瓶颈。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同时,队员们还向养殖户普及现代化养殖理念,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养殖方案,提升科学养殖水平,这些举措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高度认可,为青塘镇肉鸽产业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宣讲:打通教育帮扶最后一公里
在青塘镇人才驿站门前,“点点荧光”实践队设立的"国家资助政策"咨询点格外醒目。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手持宣传手册,为当地村民详细解读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政策,助力乡村学子圆梦求学路。
“阿姨,您家孩子今年上高中了吗?国家有专门的助学政策,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队员李韵玲热情地向驻足咨询的村民递上宣传手册。
图为队员李韵玲为村民解疑答惑。刘晓颖 供图
咨询台前,几位家长仔细翻阅《国家资助政策指南》,不时提出疑问:“助学贷款怎么申请?”“还款期限是多久?”队员们结合手册内容,用当地方言耐心解答,并在问卷上记录村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短短一上午,团队便回收有效问卷30余份,其中七成受访家庭表示“此前不完全清楚资助政策的具体申请流程”。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实践队分组走进青塘村落,开展入户走访。走访过程中,队员特别针对有在读学生的家庭,详细说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渠道和还款政策。部分村民在了解政策后,当场记录了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
据团队统计,本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覆盖群众超100人次。队员们用通俗语言破除信息壁垒,为困难家庭架起教育帮扶桥梁。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红色传承: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走访调研的空当之余,实践队赴青塘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党建活动,细雨中的纪念碑庄严肃穆,队员们静静站立,雨水打湿了衣衫却无人躲闪。93岁老党员陈日红同志讲述的奋斗故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老人精神矍铄,胸前的党徽闪闪发亮。"要记住红色精神啊,"陈老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年就是靠着艰苦奋斗,一砖一瓦把家乡建设起来的。"他缓缓讲述着,粗糙的双手比划着当年的劳动场景。
队员李韵玲和翁婷婷听得入神,时而点头,时而陷入思考。当陈老说到"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多了,但奋斗精神不能丢"时,她们的眼神愈发坚定。
图为队员李韵玲和翁婷婷采访陈日红同志。刘晓颖 供图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老党员讲述革命历史和奋斗故事,这些生动的红色教育让队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念。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而后实践队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整理物资、清扫大街等。在街区清扫行动中,队员们顶着烈日清理垃圾,汗水浸透了衣裳,但大家仍一丝不苟,弯着腰继续干,没有人喊苦喊累。队员们深知,作为大学生,以劳动美化家园,才是真正将红色精神转化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力!
产学共行:探寻现代畜牧业的先进经验
在英德温氏东华分公司,实践队学习现代畜牧企业运营模式。通过实地观摩生产线、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公司+农户"合作机制。参观过程中,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历程、经营理念和创新模式,特别是"公司+农户"的合作共赢机制引起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坐在前排的谢泽婷不时推一下滑落的眼镜,镜片上反射着投影数据的蓝光,摄像机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最边上的梁卓则把手机调成录音模式,小心地放在桌角,生怕漏掉任何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
图为“点点荧光”实践队仔细聆听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刘晓颖 供图
大家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不时低头记录着一些细节。大家与企业管理人员就养殖技术、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离开时,每个人的笔记本多了十几页内容,大家在回去的车上迫不及待地对照记录到的内容相互讨论和分享,这次参访不仅拓宽了队员们的专业视野,也为青塘镇特色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实践队将把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整理成册,成为自己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
图为“点点荧光”实践队赴英德市青塘镇大合照。刘晓颖 供图
从肉鸽产业的深入调研到政策宣讲的细致入微,从红色教育的薪火相传到志愿服务的躬身力行,"点点荧光"小分队以青春之名,在青塘镇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七天的实践时光里,18名师生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专业解读产业发展的密码,用真心传递政策关怀的温度。他们既是现代养殖技术的传播者,又是惠民政策的"翻译官";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又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在40℃的高温下,汗水浸透的衣衫见证着他们的执着;在养殖户会心的笑容里,收获着付出的喜悦。正如队名所寓意的,每一个队员都如同一束微光,当点点荧光汇聚,终成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星河。这段实践经历不仅为青塘镇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服务"三农"的种子,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正需要这样既有专业知识又怀揣热忱的青春力量,在广袤乡村绽放属于他们的时代光芒。
(通讯员 李美珊 林创浩 丁华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美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