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语润乡野”实践团赴绍兴上虞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1 01: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谭欣悦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 谭欣悦) 近日,哈尔滨商业大学“语润乡野”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31日至8月5日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街道兴海村及周边红色文化地标,开展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数字赋能葡萄产业、语言文化润乡土、红色精神育新人”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和基层服务,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


数字赋能葡萄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盖北镇素有“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但当地葡萄产业长期面临“丰产不丰收”的困境。为此,实践团深入葡萄种植基地,参与采摘、分拣、包装等农事劳动,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团队注册“‘语润乡野’乡村振兴促进团”抖音账号,通过“采摘现场+互动解说+下单指引”的直播模式,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此外,团队还协助村干部开设短视频拍摄与直播话术培训班,培育本地“新农人”主播,为葡萄产业注入数字化活力。

▲图为 葡萄装箱与直播助农

语言与健康双线并进,服务基层民生

针对兴海村“一老一小”普通话普及率低、健康知识匮乏的问题,实践团创新推出“趣味推普课”与“健康大课堂”双模块教学。课程内容涵盖绕口令教学、方言转换练习、慢性病防治知识等,并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村民参与度。村民纷纷表示:“大学生讲得清楚又亲切,我们听得懂、学得会!”团队还发放《科学饮食健康指南》和《普通话展示册》,帮助村民提升语言能力与健康素养。

▲图为给当地儿童讲解普通话宣传手册

▲图为给当地居民讲解科学饮食

非遗活化与红色研学,传承文化根脉

越窑青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断层与市场狭窄的挑战。实践团走进越窑青瓷博物馆,参与拉坯、刻花等工艺体验,并撰写《越窑青瓷传播现状与建议报告》,提出“研学游结合”“非遗联名文创”等创新方案。同时,团队拍摄主题宣传片《千年瓷火·再燃青年心》,以青年视角讲述非遗故事。

▲图为参观越窑青瓷遗址与博物馆

在红色文化研学中,团队走访鲁迅故居、秋瑾故居等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朗读、实景再现等形式,感悟革命精神。队员将红色文化转化为青年语言,激发爱国情怀。

▲图为参观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和瞻仰烈士纪念碑

直面挑战,建言乡村振兴

实践团通过调研发现,上虞乡村振兴仍存在诸多短板:葡萄产业物流体系不完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不足、非遗传承创新乏力、红色文化开发同质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葡萄产业从“枝头到舌尖”的无缝衔接;

2. 打造“鲁迅文化圈”,联动周边村落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

3. 创新非遗传播形式,结合现代审美开发文创产品;

4. 优化基层服务,通过场景化教学提升普通话普及率与健康意识。

▲图为参加村委座谈会

青春担当,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紧迫性与复杂性,也为上虞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团队指导老师魏丹表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我们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负责人谭欣悦说:“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走进田野,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

未来,哈尔滨商业大学“语润乡野”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上虞乡村振兴进程,探索“高校+地方”长效合作机制,助力绘就共同富裕的“富春山居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欣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