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响应国家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2025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龙江红迹"实践团赴鸡西市鸡东县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访哈达河红色历史纪念馆、新华村红灯记文化街区,并与当地共青团相关同志进行座谈交流,签订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实践团与鸡东县县委及东海镇团委同志进行合影留念)
实践团成员跟随哈达河纪念馆讲解员的脚步,深切感悟抗联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在庄严肃穆的展馆内,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实物与生动复原的场景,真实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峥嵘岁月。作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纪念馆的参观讲解使实践团成员受到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滋养。
(实践团参观哈达河纪念馆)
随后,实践团深入新华村,探寻“堡垒村”承载的抗联记忆。这个如今宁静祥和的村落,在抗战时期曾是抗联部队至关重要的后方堡垒。通过当地村干部李照光详实生动的讲述,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年新华村村民在敌人严密监视下,不畏牺牲,为抗联队伍运送粮食、传递情报、掩护伤员,谱写了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感人篇章。
实践团重点探访了村中被考证为《红灯记》中“李家”重要原型之一的老宅旧址。岁月流转,但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印记依然清晰可见,历久弥新。在红灯记街区内,陈列的实物与图片无声地诉说着当年以灯光为信号传递信息的惊心动魄场景。这些历史瞬间所凝结的精神内核,与《红灯记》所弘扬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形成了穿越时空的深刻共鸣。
(实践团参观新华村)
参观学习后,实践团与鸡东县及东海镇团委的相关同志进行座谈交流。鸡东县委副书记李超、东海镇团委书记刘爽、新华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照光出席。
(实践团与当地举行座谈会)
带队教师王嘉文表示,哈达河纪念馆与新华村是生动的龙江红色文化教材,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积极传播龙江红色文化,讲好龙江红色故事。实践团成员就吸引青年深入了解“红色鸡东”这一主题进行探讨,致力于找准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脉搏。鸡东县县委副书记李超表示,鸡东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此次共建既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实践平台。
(实践团与当地共青团进行签约)
随后,双方举行签约仪式,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与鸡东县东海镇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建立“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将作为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在鸡东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的平台,积极引导青年学子追寻红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内化抗联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该基地的建立,标志着校地共建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的新篇章,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嘉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