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杨菱、孙曼淇)百工皆圣作,惟医有书传。2025年7月2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的小分队岐黄溯光团前往常州市中医院孟河医派博物馆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文物参观、文献研读和学术研讨,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切身感受了孟河医派“醇正和缓”的学术精髓。
观文物:触摸百年医派历史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队系统参观了博物馆内“医派之源”、“医派之成”、“医派之盛”三大主展区。在参展过程中,一件光绪年间的青瓷研钵引起了队员们的特别关注——这件文物见证了孟河医派创始人费伯雄“以和为贵”的制药理念。馆藏的手稿、丁甘仁使用的象牙脉枕等百余件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孟河医派“用药轻灵,重视脾胃”的诊疗特色。
阅典籍:探寻学术传承密码
在博物馆文献研究室,队员们重点研读了《孟河四家医案》影印本和《费氏医书三种》现代校注本。队员发现,展馆特设的“医派传承谱系图”清晰标注了从清代至今的七代传承脉络。“尤其令人震撼的是,第三代传人巢崇山在1916年就已经将西医解剖图引入中医教学。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至今不论是对临床研究、还是学术探讨,仍有启示意义。”
悟医道:传统智慧的当代回响
参观结束后,团队与博物馆研究人员展开座谈。讲解员向队员们指出:“近年来我们整理的3000余份孟河医派电子医案,已通过AI辅助诊疗系统应用于常州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员们特别注意到,馆内“古今对话”展区展示的现代科研论文证实:孟河医派经典方剂“玉液煎”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率达79.3%,为传统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此次实地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孟河医派博物馆不仅是历史遗产的保管者,更是学术创新的推动者。正如博物馆入口处费伯雄题词“医者仁心,与时俱进”所昭示的,这支发轫于江南水乡的医学流派,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韧性和科学精神,持续为当代中医药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菱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