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涌动青春力量,实践征途彰显学子担当。7月27日至30日,广州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匠心创艺文化实践团”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前往廉江市安铺镇,聚焦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铺八音”,开展深度实地调研。怀着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之心,实践团成员通过寻访传承人、走进社区、校园体验等方式,深入探寻这一传统音乐的传承脉络,切身感受其在当代的蓬勃活力与传承潜力。
首日,实践队赴廉江市安铺镇罗州街道爱心商店,与廉江市团委办公室主任吴伟荣对接调研事宜并进行爱心商店的考察。对接会上,队员们系统汇报了安铺八音调研的前期成果(资料收集、问卷设计),重点分析了问卷核心问题及文创初步方向,并明确了此次三下乡的调研目标、活动计划及所需支持。吴伟荣主任对团队即将开展的设计工作提出了具体期望,希望设计能充分展现安铺八音的独特魅力,并助力当地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与吴伟荣主任探讨工作新思路
在爱心商店,队员们深入考察了其运作管理模式和特色产品品类——包含残疾人、福利院儿童手工艺品以及廉江本土文创等。队员们结合所见,现场就安铺八音文创产品的设计方向与调研重点展开了更深入的研讨。
▲ 图为队员们深入考察爱心商店
▲图为团队与吴伟荣主任合影
调研工作的核心阶段,团队来到廉江市安铺镇,专访了安铺八音第五代传承人张镇国老师。张镇国老师系统阐释了安铺八音的历史渊源,详细介绍各类乐器的形制、音色与演奏技法,并重点介绍代表曲目《到春来》等。
张镇国老师介绍“安铺八音”根据《三字经》中“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命名,八种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故叫做八音。作为八音曲艺团负责人,张老师同时还介绍当前曲艺团的由22人组成,成员多为昔日的文人雅士与音乐爱好者。通过深度专访,团队成员深入理解了安铺八音的艺术精髓与独特价值,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为队员们采访张镇国老师
▲图为八音曲艺团图志
▲图为八音曲艺团图志
▲图为八音曲艺团图志
▲图为八音曲艺团图志
专访结束后,张镇国老师带领团队前往中山公园,实地走访了安铺八音曲艺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室。随后,团队转赴安铺第四小学。校园内,教学楼悬挂着丰富的安铺八音文化展板,并设有专用的八音乐器教室,为学生研习八音提供了硬件支持。在张镇国老师及校方领导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了乐器演奏。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八音演奏技法的理解,更切身感受到这门传统艺术传承的艰辛与价值。
▲图为校领导分享八音进入校园文化教育图
▲图为队员们体验八音乐器
▲图为队员们体验八音乐器
▲图为队员们体验八音乐器
▲图为队友们体验八音乐器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们深度获取安铺八音传承的一手资料,更实地见证其在社区、校园的生动实践。基于调研成果和专业优势,团队将重点开发安铺八音主题文创产品,为安铺八音的当代传播贡献青春力量,让这古老乐韵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图为团队与八音曲艺团老师们合影
通讯员:郑基涛 林诗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基涛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