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医科大学“青衿护澜”志愿服务团奔赴丰县大沙河沿线,在徐州市水务局河长办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守护大沙河,共建幸福河”为主题的生态保护与医疗惠民融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科普宣讲、健康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和人民健康的认识,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第一站:湿地观澜,识水育稼
服务团首站抵达大沙河湿地公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沿生态步道缓步前行,通过观察湿地生态系统模型,了解古代治水工具的智慧,探索河道演变的历史脉络。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不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功能,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志愿者们认真聆听关于故黄河与大沙河保护历程的介绍,深入了解当地如何通过水系生态修复,推动白酥梨、红富士苹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水清岸绿、果香四溢的景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生态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两山”理论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湿地公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示窗口,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二站:展馆溯源,知水护生
走进大沙河治理展览馆,服务团成员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精细的沙盘模型以及现代化的数字展陈,系统学习了大沙河的变迁历史、治水历程与生态修复成效。展览馆不仅记录了一条河流的“前世今生”,更折射出人类与自然相处方式的转变。在鸟类保护区与本土动物标本馆等生态展区,志愿者们仔细辨识青头潜鸭、白鹤等珍稀鸟类,了解到它们极度濒危的生存现状以及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为保护这些物种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生态系统不可逆的损失,而每一份保护行动,都在为生物多样性的存续贡献力量。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共建幸福河不仅是为了人类的美好生活,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的长远和谐。
第三站:闸口巡河,问水长清
在华山闸水利工程点,志愿者们专访了大沙河村级河长、石楼村支部书记毛作圣。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河湖管理者,毛书记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巡河护河的心得与感悟。他谈到:“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更需要公众参与、多部门协作。今天医疗志愿者的加入,为我们提供了更新的视角——水清不仅景美,更关乎健康。”他讲述的治理故事中,有面对污染顽疾时的艰难,也有群众理解支持时的温暖,每一个片段都成为建设“幸福河”的坚实基石。清澈的河水不仅美化家园,更滋养了沿岸的长寿村、健康村,成为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随后,志愿者们沿河岸开展了净滩行动,捡起一片片细小的碎屑,还河岸一幕幕整洁,以实际行动擦亮生态底色,践行实践初心。
第四站:石楼宣讲,健康同行
最后一站走进石楼村。服务团设立宣传点,开展“一滴一念,环保向前”主题宣讲,依托于整理所得的大沙河环保历程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向村民普及水资源保护和健康饮水知识。同时,也通过宣传册发放和问卷调查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希望以青年的活力和创意为生态与健康的双重守护出一份力。
此外,志愿者们还发挥医学专业优势,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和评估,并结合大沙河的生态环境和他们生活习惯提供健康建议,用服务传递关爱,用知识呵护健康。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惠民行动,更是一次跨界协作的积极尝试,为推进流域治理与健康乡村建设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青衿护澜”志愿服务团将持续融合生态保护与医疗健康服务,引导青年学子在实干中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撰文:李杰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