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0月9日讯(通讯员 廖可莹)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广州理工学院“创梦联盟”实践队于7月8日至12日赴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开展以非遗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弘扬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走访畲族村落、学习师公舞、举办文化宣讲会等形式,记录当地传统文化现状。
实践队调研畲族非遗刺绣工艺
7月8日,在增城区畲族文化传承工作室里,非遗传承人刘燕玲向队员们展示了畲族“凤凰装”的刺绣工艺。“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图腾传递的。”她说着便用手指指向“凤凰装”上其中一个纹路,“看这个凤凰纹,在我们畲语里,象征着吉祥如意。”她讲解着,低头熟练运针,手指捻动丝线。队员钟嘉健举着摄像机全程记录,镜头捕捉丝线交织的细节。
“不知您作为非遗传承人,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队员刘逸潼问,刘燕玲突然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对围观的队员们坦言道,“广州作为一线城市,这个角落里的畲族村落不一定被大家所知道。”她特别强调,“畲族没有文字,文化靠图腾和技艺传递。但年轻人关注少,创新和传播是关键。”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畲族传承人刘燕玲
团队成员体验畲族师公舞文化
在深入了解畲族刺绣之后,队员们身着非遗“凤凰装”,走进正果畲族村进行文化调研。刚踏入村落,村内建筑墙上的彩绘和图腾,立即吸引了调研团队的注意。据介绍,这些图案承载着畲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调研的重头戏是一场师公舞展演。调研的重头戏是一场师公舞展演。师公吹响龙角,手挥灵刀。在八音锣鼓的伴奏下,展示了“罡步”“祭舞”等古老舞步的完整仪式。“每个动作都有讲究”师公示范时解释说,“转身要快,踏步要狠,眼神要专注。”他的动作融合了武术与祭祀仪式的特点。团队成员尝试模仿时,因动作力度不足多次踩错方位,师公逐一纠正,并强调:“年轻人愿学,师公舞才不会断。”“看似简单的舞步,练了半小时才勉强跟上。”队员钟嘉健感叹道。一位村民笑着解释说:“师公舞是畲族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不易,希望更多人了解。”
团队负责人廖可莹表示:“作为文化调研团队,在活动结束后,会通过高校宣传平台及新闻媒体采访等方式,向公众介绍畲族传统文化。已经计划好要将此次调研成果带回校园,通过投稿、参赛等方式进行推广。”
图为团队成员钟嘉健、侯林轩接受媒体采访
实践队举办红色文化与非遗宣讲会
7月11日,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非遗技艺,实践团队在正果镇服务中心举办了宣讲活动。活动现场有40余名当地学生及当地群众参与。
宣讲人侯林轩站在台前,以白面石村的抗战历史为切入点:“今天,要走进一个英雄的村落——白面石村。”他点击屏幕,播放了其中一段历史影像资料。画面中,王李营同志回忆了抗战事迹:“日军先后用大炮轰、飞机炸、烧山林等方式进攻,驻守在白面石村的300余名战士从未退缩……”屏幕对面,现场的观众认真观看,部分学生调整坐姿专注记录。
宣讲转向讲述正果镇的非遗技艺与乡村振兴。“你梦想的职业是什么?”宣讲人抛出的问题,引导现场20余名青少年思考职业选择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小男孩举手:“想当老师!把文化教给更多的人!”该回答引发全场掌声,团队成员钟嘉健随即向其赠送畲族彩带作为互动纪念。“畲族文化需要被大家知晓,传播出去才能越走越远。”他轻轻将彩带递给小男孩,“期待将来你会站上讲台,把正果镇的故事传播下去,感谢你的发言。”男孩接过彩带,周围的孩子们也凑过来,触摸着彩带上精致的纹样。
图为宣讲会现场观众互动场景
图为现场小朋友参与“非遗”找不同活动
参与“政策宣传”游园活动
在宣讲会之外,广州理工学院“创梦联盟”和广东培正学院资助团队联动,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
两支队伍因“百千万工程”而相遇,实践队成员与正果镇青少年积极互动。课桌前,队员们和孩子们共同参与“资助绘画活动”,手把手和孩子一起涂色。“国家的资助政策减轻了众多家庭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机会,走向不一样的前进方向。”带队老师余美婷感叹道;团队选取《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指南》中的内容,采取“知识问答”形式。“如果想要申请助学金,应该怎么做呀?”面对团队成员的提问,五年级学生小浩翻开手册,寻找着答案……一位学生说:“这样的活动既好玩又能学到知识,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
游园活动组织者看着嬉闹的人群,转头对队员们表示:“未来要继续探索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惠民政策和文化知识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图为广东培正学院资助团队和广州理工学院创梦联盟团队合影
团队通过新媒体推广正果文化
“这次实践让团队成员体会到,非遗传承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要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对话。”队长廖可莹在总结会上说。为此,团队专门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来传播畲族文化。他们的第一条短视频发布仅两天便收获了上千次的播放量。
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正果镇的文化发展,并且通过互联网各大平台大力宣传正果镇,为乡村经济振兴贡献力量。(撰稿:廖可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可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