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李游)7月22日至2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路同行,点亮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在临河一中、利民眼科医院等地开展急救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手册”的创新模式,为当地师生、医护工作者送上生命急救的“技能锦囊”。
校园课堂:急救知识走进中学教室
在临河一中,实践团以“生命至上·急救先行”为主题,为师生量身打造急救培训课程。成员们借助人体模型,分步演示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强调“黄金四分钟”急救理念,并邀请学生上台实操。“进行胸外按压时,要保证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实践团成员、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张恩驰一边指导,一边纠正动作。
针对青少年常见意外,实践团重点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要找准脐上两横指位置,用力方向向上向内。”成员们将专业操作简化为“石头剪刀布”口诀,并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掌握要领。培训结束后,实践团还发放了精心编撰的《急救科普手册》,涵盖中暑处理、烧烫伤处置等20余个实用场景,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医院交流:专业碰撞提升急救能力
在巴彦淖尔利民眼科医院,实践团与医护人员进行深度交流。成员们结合临床案例,演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流程,强调“开箱-贴片-分析-电击”四步操作法,并针对眼科医院特殊环境,探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
在活动开展期间,实践团成员积极行动,将精心准备的《“湘约守护,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宣传手册》发放给了现场的医务工作人员以及住院患者。这本手册是实践团成员们倾注心血打造的成果,其中不仅有CPR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详细操作流程图解,还特别针对骨折、鼻出血、癫痫、烧烫伤等20多个常见的急救场景进行了介绍。
青春力量:守护生命,一直在路上
从湘江之滨到黄河岸边,中南学子们以专业与热忱践行“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湘雅院训,将急救知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能。急救知识不该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应是每个人口袋里的‘生存技能’。当急救知识遇见草原情怀,这场始于科普的实践,正转化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青春注脚。
撰文 | 李游
图片 | 李游
审核 | 李清怡 周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