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孙晓欣)人地系统是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复杂适应系统。为探究乡村人地系统韧性,更好地推助乡村高质量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和合共生实践队的队员于2025年7月11日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梨杭村展开了实地调研,了解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乡村人地系统的韧性。
调研乡村现状,深入了解情况
实践队员在抵达梨杭村后,先来到了当地村委会,村主任孙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得知实践队员此行的目的之后,村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了村子目前的发展现状。他向实践队员介绍道:“近年来我们这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解决了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收入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农业器械、工具的引入使得种地也更加省时省力了。”孙主任还表示现在村子里的路、水、电等设施都逐渐完善,村子里除了文化广场、体育广场还建设了老年食堂,服务设施越来越丰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村民
为切实了解相关具体情况,实践队员随后在村子里随机采访村民并发放调查问卷。队员们首先来到的是村民闫阿姨家,通过与闫阿姨交谈,实践队员了解到该村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村里只修了大路,胡同小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走,现在胡同小路也都是水泥路了,渠道也都修了,下雨也不怕了。而且这两年村里新建了个老年食堂,老人不想做饭就去食堂吃,免费还健康,村子越来越好了”。当实践队员问询该村发展存在的不足时,闫阿姨表示村子的村容村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理不够环保高效且垃圾分类效果不好,大多数人还不能正确区分各类垃圾或者不区分随便扔进垃圾桶。实践队员在经过垃圾分类亭时发现该村的垃圾分类工作确实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且垃圾分类亭的维护也不到位。
图为村子里的垃圾分类亭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还发现村中大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年轻劳动力很少。可见该村亦存在年轻劳动力流失的问题,这将不利于乡村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地系统韧性的提升。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得知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选择去外边的城市发展,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上班的地点也不在本村,一般也在乡镇或者县城。这一问题归根到底是村子里没有产业和就业岗位能够留住年轻劳动力。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该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较少,主要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多。“今年夏天下雨太少了,地里旱得不行,玉米、花生都要旱‘死’了”,村民王大爷说道。对于灾害补贴,王大爷补充道:“村里每年都交受灾保险,这个是自愿的,买了就给庄稼多一份保障,如果庄稼因为受灾收成不好,我们就可以领取一定补贴。”
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对应策略
在走访了十几家农户之后,实践队员对该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也大致了解了这些村民的家庭情况以及他们对于本村各方面的满意度和未来期望。大多数村民对于本村的建设是比较满意的,并且希望在未来村子可以发展更多产业、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村容村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通过走访调研与问卷调查,实践队员了解到乡村人地系统韧性与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一般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区域经济系统韧性的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本底质量越好,生态系统韧性越高。村主任表示,梨杭村目前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发展还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留不住年轻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大欠缺。实践队员对此给出建议,未来乡村应继续加强经济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村容村貌,搞好乡村卫生建设。此外,还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宣传,让村民自发投入到振兴乡村的行列中。
实践队员相信在未来乡村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地关系将更加协调,系统韧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乡村将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图为实践队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夏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