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五禽传承基地 承千年养生文化——安徽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赴亳州开展非遗五禽戏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9 15: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易冰冰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本网讯(通讯员 万坤 易冰冰)7月26日,安徽大学五禽数影实践团队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五禽戏传承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专程拜访华佗五禽戏第五十八代传承人周金钟大师,通过专题座谈、深度访谈及实践教学等形式,系统考察了五禽戏的功法原理、传承现状与发展瓶颈。

上午八时三十分,实践团队抵达华佗五禽戏传承基地,受到赵方丽老师与周金钟大师的热情接待。基地内陈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年度非遗传承人"等荣誉资质,充分彰显了五禽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人的专业造诣。

周金钟大师首先系统阐述了五禽戏的传承发展概况。据介绍,该基地长期秉持"六进"推广策略,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景区、进社区,坚持"有邀请必到场"的服务原则。同时创新提出"1126"工作体系:

    高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旗帜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方针

    传承华佗、董文焕两位先师精神

    构建"练、唱、舞、赛、拍、坛"六位一体传承模式
    目前已在亳州市设立30余个教学点,计划未来十年建成覆盖千个教学点的传承网络。

在专题访谈环节,周大师就五禽戏的养生机理、功法特征及历史沿革等专业问题进行了详尽阐释。关于功法特点,周大师指出,相较于太极拳、八段锦、少林拳等传统功法,五禽戏更强调形神共养。"完整习练一套五禽戏后,练习者不仅不会产生疲劳感,反而能体验到由内而外的舒畅状态。"周大师特别强调,这正是五禽戏作为养生功法的独特价值所在。

针对功法原理,周大师阐释道:"阴阳转化构成五禽戏的运转核心,具体表现为'物极必反'的运动规律。例如在动作设计上遵循伸至极处则收,蹲到极限则起的运动法则。"

关于历史演变,周大师表示,这一功法经历了系统的传承发展过程。华佗在汲取前人导引术精华的基础上创编五禽戏,经世代传承不断完善。当代各流派已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特征有机融合,使功法体系日臻完善。

在推广普及方面,周大师指出,虽然口传身授仍是最具实效的教学方式,但网络平台已成为重要传播渠道。据悉,周大师已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教学视频,以现代化手段促进传统功法传播。

对于习练要诀,周大师提出三点建议:一要遵循科学方法,二要持之以恒,三要尽早习练。同时,他也坦言当前传承面临专业人才断层、资金支持不足、政策扶持力度有限等现实困境,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五禽戏的传承发展。

活动最后,周大师亲自示范完整套路。实践队员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活动量足以舒缓身体、活动筋骨缺又不会使人承担大量运动之后带来的疲惫感,为身体带来了放松,的确有着出色的养生功效,大家真切感受到传统养生功法的独特。

本次调研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禽戏为研究对象,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又系统梳理传承发展难题。实践团队将系统整理调研资料,深入研究非遗活态传承路径,以青年学子的专业视角为传统养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助力其在当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冰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7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