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星芒”实践队开展“文韵传承践初心 红旅筑梦凉山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8 18: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黑莫史呷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黑莫史呷 张灿)七月的凉山,青山叠翠,彝寨飘香。7月22日至7月30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文旅学院“乡野星芒”实践队由2名老师带领9名学生走进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开展“文韵传承践初心,红旅筑梦凉山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前往礼州会议遗址路上

礼州遗址播火种,爱国种子植心间

7月22日,乡野星芒社会实践队首站前往西昌礼州会议遗址。1935年,中央红军在此召开著名的“礼州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更首次提出“长征”一词,具有里程碑意义,队员们驻足凝视遗址内的历史文物和珍贵图片,仿佛亲历革命先辈在艰难处境中坚定信念、擘画前路的峥嵘岁月。

▲图为乡野星芒队员参观长征大事记

观摩过后,队员们与当地工作人员交谈,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诉,他们得知了更多关于礼州镇的传奇红色故事,同时也洞悉了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困难。

▲图为队员听工作人员长征故事解说

彝海实践忆峥嵘,红色基因代代传

实践队奔赴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彝海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为红军顺利穿越彝区、实现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缔结了民族团结的佳话,让彝海结盟精神成为凉山红色文化的重要象征。

▲图为队员穿着民族服饰参观彝海结盟圣地

队员们在结盟纪念碑前庄严宣誓,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基因。随后,队员们沿红军当年行军路线徒步前行,在崎岖山路中感受长征的艰辛与革命胜利的不易。

▲图为队员在彝海结盟纪念碑留影

文旅融合助传承,青春力量践担当

实践队抵达当地的太和镇余堡幼儿园后,先对15位当地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这些学生年龄不同,对红色历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实践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在接下来几天的课堂上,队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红色历史与数字文旅相结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了生动形象的PPT和视频,为学生们把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队员们还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图为队员为小朋友讲解彝海结盟历程

为了让孩子们从“听故事”变为“讲故事”,实践队设计了系统的培训课程,从发音吐字、肢体语言等讲解技巧,到历史背景、人物细节的知识补充,再到模拟讲解的实战演练,队员们手把手指导。经过几天的培训,学生们的讲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地讲解红色历史故事,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为听众们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

乡野星芒实践队指导老师郑宇表示,数字文旅学院始终致力于“文旅+红色教育”的融合创新,此次活动既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更是青年学子担当的体现。“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永葆活力,也让孩子们明白,爱国可以从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开始。”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当地学生们学到了丰富的红色历史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图为乡野星芒队员和小朋友留影

活动结束后,乡野星芒社会实践队的成员纷纷表示,作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文旅学院的学生,今后要将所学知识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用青春力量传承红色文化,让更多人看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魅力。

青春的脚步与红色的土地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知识的火花,更是两代人对家国的赤诚。在凉山深处,这场跨越年龄与民族的红色传承,正书写着新的故事……(供图:郭伟杰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黑莫史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