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蜀河 实践绽放芳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陕西旬阳暑期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8 17: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秦竺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引导青年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2025年7月15日至7月24日,“青禾筑梦·爱润蜀河”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吕盼的带领下,奔赴陕西省旬阳市,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一、扎根大地:调研走访筑牢实践根基

7月16日上午,旬阳市义工家园内一场特殊的宣讲会,为队员们打开了认识蜀河的第一扇窗。妇联主席李时烨以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介绍了当地妇女儿童的发展现状等亟待关注的问题。摄协主席李小可则以“给儿童拍照的技巧”为切入点,分享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孩子的眼神、姿态,进而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当日下午,指导老师吕盼带领团队成员走进古镇居民家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像家人般拉起家常。

图为走访调研当地儿童受教育情况

二、多元服务:护航成长点亮童心梦想

7月17日上午九点,“青禾筑梦,爱润蜀河”暑期社会实践队开营仪式正式举行。实践队成员与三十余名小朋友齐聚一堂,以气球破冰小游戏迅速点燃现场气氛,陌生感在嬉笑中消散;情景小剧场里,队员们扮演“迷路的小游客”“勇敢的小卫士”,引导孩子们主动表达、积极互动。

图为开营仪式大合影

实践队围绕“成长护航”展开了一系列精准服务,在日常课业辅导外,策划并组织了系列专题宣讲:“阳光心灵”课堂;“预防性侵害”宣讲;“反校园暴力”活动;“小小理财家”活动;“编程筑基,点亮思维”课堂。此外,为营造蜀河古镇干净整洁环境和强化家乡文化认同,实践队还开展了古镇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和“爱我家园”古镇小导游宣讲活动。

图为C语言启蒙课堂风采

三、文化传承:联结古今激活古镇生命力

实践队将“传统文化体验”与“古镇研学”相结合,7月20日至21日,通过黏土捏塑、扎染、脸谱绘制等手工体验活动深化传统文化认知。7月22日,实践队联合蜀河镇人民政府开展“古镇巡游”活动,由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讲解员。杨泗庙岩壁上的水文石刻记录着汉江历代水位变化,诉说着古镇“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忧”的过往;黄州会馆的门楼与乐楼浑然一体,南方建筑的精巧与北方建筑的厚重在此交融,蜀河就是这样一座‘秦楚交融’的古镇。”

城南书院内,队员们看到了清代私塾的原貌:讲堂里摆着先生的案几和学子的课桌椅,墙上悬挂着《论语》拓本。非遗体验区更是热闹,队员们在活字印刷区选字、排版、拓印;木板刻画区,传承人手把手教大家雕刻简单的图案,让古老技艺在指尖焕发生机。

图为团队在黄州会馆前合影

这场古镇巡游活动让队员们明白,蜀河古镇的一砖一瓦都藏着故事。正如一位队员在日记中所写:“我们不仅要传承地域文化,更要增强乡村认同。让这些老建筑、老技艺被更多人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7月24日下午,支教活动结营仪式如期举行。结营仪式上,队员与孩子们一同在手印墙上按下彩色指印,既是对这段共同成长时光的具象化留存,也象征着爱心与希望的接力传递。

四、青春答卷:以实践书写责任担当

从调研走访到精准服务,从文化体验到古镇研学,“青禾筑梦·爱润蜀河”暑期社会实践队用行动诠释了“三下乡”的意义:它不是简单的“送爱心”,而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队员们在基层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乡村则因这份青春力量而焕发新的活力。正如指导老师吕盼所说:“下基层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扎根下去,用所学回应所需,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

此次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未来,实践队会持续关注乡村教育,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教育之花在乡村绚烂绽放。

撰文|陈秦竺

图片|齐豪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陈秦竺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