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玉、曹佳伟)近日,赣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红诵典”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赣州市瑞金市、宁都县、于都县,开展“诗咏峥嵘岁月,力行红色初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红色沃土上追溯革命足迹,传承精神火种。
图为实践队员启程出发。
溯红色根脉,悟奋斗史诗。
实践团首站来到瑞金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馆内“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基本陈列前,队员们驻足凝视泛黄的文献手稿、锈迹斑斑的枪炮器械等珍贵文物,在历史图片与场景复原中,系统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建立到发展的壮阔历程,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在艰难困苦中开辟革命道路的壮志豪情。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看历史文物。
诵红色经典,燃信仰之光。
7月2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在中央苏区中央局旧址的青石板路上,队员们整齐列队,齐声吟诵毛泽东同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豪迈诗句,生动再现了红军将士奋勇歼敌的壮阔场景,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面对强敌时的必胜信念与战略智慧。“每一句诗词都是穿越时空的呐喊,仿佛看见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坚守信仰的身影。”实践团成员张玉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员在朗诵《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寻长征印记 承使命担当。
7月3日上午,实践团走进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仔细聆听老一辈革命家在于都创作红色诗词的往事:从战地通讯中凝结的壮志,到军民鱼水间流淌的深情,诗词中蕴含的革命智慧与家国情怀,让大家深刻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厚重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在认真倾听。
此次红色实践活动中,“承红诵典”实践团通过访旧址、诵经典、悟初心,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把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笃行致远,惟实励新”的誓言,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