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故地寻忠义,文旅新章启富途

发布时间:2025-07-26 13: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书涵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李书涵 刘翔)2025年7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穿行于郓城与梁山两地,在青石阶与复古城楼间,探寻一部古典名著如何化作驱动地方经济的澎湃引擎,见证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中的使命担当。

非遗活态传承:指尖技艺变经济引擎

清晨的水浒好汉城,明清风格的建筑群在晨光中错落有致,中意楼的榫卯结构诉说着古建智慧,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非遗一条街里此起彼伏的市井声——这里藏着水浒文化带动经济的“密码”。

在剪纸馆内,杨秀云老师的“百鸟朝凤图”剪纸作品静静陈列,这幅世界上单幅面积最大的剪纸,用多层彩纸堆叠出立体层次感,2014年获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证书见证着其文化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剪纸作品

非遗一条街的15项非遗项目,从剪纸、面人到泥塑、点茶,形成了“非遗集群效应”。景区消费集中在非遗体验、文创购买等领域,这种“文化展示+商业变现”的模式,让古老技艺成为地方经济的“造血细胞”。

文旅场景再造:故事IP成消费热点

“水浒一百单八将,72名在郓城”,郓城会盟的好汉画像前,导游的讲解让历史场景在游客眼前鲜活起来。水浒好汉城与水泊梁山深谙“故事变现”之道,将《水浒传》的情节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场景,形成独特的经济增长点。

在水浒好汉城的朱贵酒店,酒坛林立的展柜里陈列着“水浒酒”,作为郓城本地名酒,成了游客必带的“伴手礼”。“酒店不仅卖酒,还还原了原著中‘情报站’的场景,游客可以在水浒酒文化体验馆内和好汉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工作人员介绍。

水泊梁山的场景化运营更显巧思。从“108级台阶”象征好汉精神,到黑风口李逵雕像前的“买路财”互动游戏,再到忠义堂的“好汉排座次”拍照体验,每个景点都植入了消费场景。“摔碗酒是水泊梁山的热门打卡点,游客喝完酒摔碗的瞬间,可以很好的释放情绪。”工作人员笑着说。而规划中的“大宋不夜城”,借鉴大唐不夜城的成功经验,计划引入灯光秀、实景演出等,预计建成后将大幅带动梁山夜间经济增长。这种“故事IP+场景消费”的模式,让游客从“看风景”变成“入情境”,消费意愿大幅提升。

武术文化赋能:功夫经济拓发展路径

“禅杖打开不平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水泊梁山双雄镇关的石碑前,鲁智深与武松的兵器诉说着武术与水浒的深厚渊源。两地将武术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赛事+培训+演艺”的产业链,拓宽经济发展维度。

作为赵匡胤创立的拳种,大洪拳在郓城有广泛群众基础,景区联合当地武校,在中意楼前的舞台上演武,吸引游客驻足观看,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进行学习

水泊梁山则依托水浒故事的招牌,设置梁山武术、好汉功夫等民俗表演,以及“比武招亲”“燕青打擂”等武术题材实景剧演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产业蓬勃发展。武术赛事形成的“聚集效应”,让梁山从“单一景点”升级为“武术交流枢纽”,这种“武术文化+产业延伸”的模式,让“功夫”不仅是表演,更是拉动经济的“硬实力”。

青年担当在肩:传承创新向未来

调研途中,实践队队员们既为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动容,也为文旅融合的巧思赞叹。

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将结合专业所长,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文旅产品的创新设计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焕发新活力。

从非遗技艺的“指尖经济”,到故事IP的“场景消费”,再到武术文化的“产业延伸”,水浒故地用实践证明: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根与魂”,经济是文化传承的“血与脉”。当青年力量汇入这场“文化振兴”的实践,水浒文化必将在新时代书写“忠义传千古,文旅富一方”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水泊梁山水浒文化风景区的合影

图文: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

一审:程姣姣 杨默衍

二审:张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书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