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非遗调研 携项目征战双创赛场 —— 榆林学院“踏迹寻秧”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力量推动非遗保护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5-07-26 13: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0日至24日,榆林学院“踏迹寻秧”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为期14天的三下乡活动,聚焦陕北秧歌传承现状,深入走访民间传承人,同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项目,于7月16日由团队负责人带队赴西安工业大学,参加陕西省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复赛,以青春力量推动非遗保护与创新实践的深度融合。

走访传承人:解码秧歌艺术的文化基因

实践队首站走访了从事秧歌活动20余年的传承人郭花。63岁的郭花详解了陕北秧歌“稳、浪、扭”的核心动作——“稳”源自农耕文明对土地的敬畏,“浪”彰显黄土高原的豪迈,“扭”传递边塞文化的质朴,三者共同塑造出“土、野、活、趣”的独特风格。她提到,秧歌在庙会、春节等节庆中不可或缺,春节初一至十五的连续表演是当地重要文化景观,但当前传承面临老龄化、资金短缺等困境,建议通过政策扶持扩大群众参与。

在与剪纸第五代传承人曹宏霞的交流中,实践队发现了剪纸与秧歌的文化共生。拥有60年经验的曹宏霞以秧歌场景为创作灵感,用剪刀刻画“浪”“扭”的灵动,其套彩剪纸专利精准还原秧歌服饰色彩,并开发出印有秧歌图案的服饰、文创等,让传统艺术贴近生活。她寄语青年:“要接住传承接力棒,让老手艺活在生活里。”

以赛促研:调研成果亮相双创赛场

值得关注的是,实践队同步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7月16日,团队负责人携“踏迹寻秧”项目征战陕西省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复赛,在西安工业大学的赛场中,通过展示秧歌传承现状调研数据、非遗保护方案及跨界融合构想,展现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考,让陕北秧歌的文化价值在双创平台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此次实践与竞赛结合,既记录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也推动调研成果向实际保护行动转化。团队表示,将以赛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建议,让陕北秧歌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张慧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