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寻根探文脉,凝心团结筑振兴 ——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天水行(一)

发布时间:2025-07-25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艺璇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7月15日,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古寻根探文脉,凝心团结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循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甘肃天水,以文化为纽带,探寻中华文明根脉,践行民族团结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触摸文明脉搏,铸牢文化根基

伏羲庙,这座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古建筑群,昭示着中华民族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无限崇敬和敬仰。踏入庙门,那庄严的殿宇、精美的壁画、苍劲的古柏无不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团队成员仔细参观了先天殿、太极殿等核心建筑,深入了解伏羲“一画开天”“创制八卦”“制嫁娶礼”等历史故事。

伏羲庙不仅承载着历史,更诉说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在庙内博物馆的碑刻和壁画中,团队成员发现了许多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痕迹,深化了成员们对伏羲文化、天水地域史乃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认知。这种跨越时代和民族界限的文化认同,正是“石榴籽精神”的最好诠释。

正如带队张钰老师所说:“伏羲文化体现的'和合'理念,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民族团结精神的文化源头。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其鲜活的形态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缔造历史的勤劳与智慧,凝聚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力量。”

传承红色薪火坚定报国理想

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宝珊将军纪念馆,通过实物展陈与珍贵史料,了解了这位爱国将领与共产党人肝胆相照、共守家国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坚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

来到刻有毛泽东主席1944年12月22日写给邓将军亲笔信的雕漆屏风展前,队员们通过讲解员对信中内容与时代背景的介绍,深刻认识并领会了邓宝珊将军在抗战时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的重要贡献。

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前,带队老师孙雨蕾对实践团成员们说:“将军用‘情系陇原一家亲’ 的赤诚情怀,绘就陇原大地肩并肩的和美景象。他的精神品格指引我们思索如何以青春之力奋斗、以团结之力报国,如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蓝图中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

践行民族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

伏羲庙的千年古柏在岁月长河中静静伫立,斑驳的树纹里镌刻着华夏文明的密码;邓宝珊将军的峥嵘岁月在历史长卷中徐徐展开,铿锵的足迹间激荡着革命先辈的赤诚。这个火热的夏天,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心灵感受文化的温度,用青春对话千年的智慧。这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纷纷表示将永远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撰文 | 李艺璇 安佩瑶

图片 | 姜佳佳 黄博 刘博

审核 | 孙雨蕾 安佩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艺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