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赴足球博物馆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5 22: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希玉 仝佳乐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植根于蹴鞠文化深处的齐文化精神密码,给青年学子搭建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感悟传统文化的平台。近日,山东理工大学 “齐迹数旅” 社会实践团前往淄博足球博物馆,开展了一场的深度文化溯源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足球博物馆合照

在战国展厅,实践团成员仔细观察镜背那纤毫毕现的争球场景,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细节。这一场景与《考工记》中 “鞠容八两” 的记载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铜镜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古代蹴鞠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十二片皮革的精密缝合,绝不仅仅是技艺的简单展现,更是齐人‘器以载道’造物理念的物质载体。将娱乐器具纳入标准化体系的实践,充分彰显了齐文化对规则与秩序的深刻理解,深化了成员们的规则意识。

图为考工记部分内容

移步至汉代展区,《鞠城竞技图》呈现出的景象与战国时期截然不同。健儿们腾跃争球的雄姿栩栩如生,生动诠释了《汉书》中 “蹴鞠以练武士” 的军事功能。这不仅让成员们读懂了蹴鞠从单纯娱乐升华为 “寓军于民、尚武强兵” 治国智慧的过程,更真切的了解了齐文化在军事谋略与治国理念上的作用,也对古代文化中 “体育与治国相融合” 的智慧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图为古代蹴鞠展示图

走进唐代展区里,残留的皮质鞠球碎片展现更多古代蹴鞠风貌。实践团成员们为了深入了解其构造,多次凑近展柜仔细观察,还查阅了馆内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唐代蹴鞠玩法较汉代有发展,宫廷中,女子有组队竞技的 “白打” 玩法,见《宫词》“寒食内人长白打” 记载;长安西市杂戏场曾有胡商与唐人同场竞技的场景,此残片可能曾用于此类场合。由此,成员们感受到古人在娱乐活动中所倾注的智慧与热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传承中实物证据的独特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唐代展区

非遗工坊的制鞠体验环节,让实践团成员们的文化感悟走向了纵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少霞现场展示了十二片古法制鞠工艺,从皮革的选材、裁剪到缝合、填充,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成员们轮流上前体验,亲身感受古法工艺的精妙。在这体验过程中,成员们对齐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古法制鞠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在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文明对话中,真切触摸到了齐文化 “重器尚技” 的工匠精神、“通权达变” 的创新智慧与 “天人合一” 的哲学境界。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淄博足球博物馆之行收获颇丰,将带着这份深刻的文化感悟,结合着成员们的专业优势,积极传承和发扬齐文化的精神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撰稿 张希玉 仝佳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