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学子赴广安大龙镇助力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5 2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多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和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AI技术在基层的普及应用,7月25日,西华师范大学 “‘AI’寄教育,‘乡’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开展科技助老实践活动。为村里老年人开展了一场集知识宣讲、互动体验、手工教学于一体的 AI 科技活动。本次活动以“‘AI’传温情,青春助桑榆”为主题,通过技术培训、互动体验等方式,切实帮助乡村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村支书致辞:盼科技春风吹暖桑榆

在干埝村村干部的召集下,实践团队面向村内10余位老年人开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活动。活动伊始,干埝村党支部书记陈金桥表示:“我们村的老人们平时知道AI的比较少,今天欢迎西华师大的同学们为我们讲解人工智能知识,帮助我们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希望各位积极参与,学有所获,乐在其中,提升生活品质。”

图为干埝村党支部书记陈金桥讲话 李铭洋供图

AI 知识宣讲:用乡音解读智能密码

队员吴骏驰站在台前,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把 AI 技术拆解成老人熟悉的生活场景。​

宣讲会初,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是什么,并结合实例帮助老年人理解。随后,她从便捷生活服务、社交沟通桥梁、安全监护功能三方面讲解AI如何改善生活。

“大家知道吗?现在A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疾病。比如拍一张眼底照片,AI系统就能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准确率达到95%以上。”听到这里,在场村民纷纷发出惊叹。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 甘琴心供图

AI 教跳拍拍操:跟着智能节奏动起来

队员们架起的屏幕里,AI 虚拟教练展示拍拍操步骤,语音指令带着节奏响起:“大拇指拍,小拇指拍,大拇指小拇指拍……”​

首先,队员们站在台前作示范,跟着豆包提供的视频做操,引发台下老人的好奇。随后,老人们拿着智能手机,跟着屏幕里的动作,尽管部分动作略显生疏,但都展现出认真的态度,现场秩序良好。大部分老人表示,此类活动有助于活动筋骨,对身体健康有益。

图为团队成员教老人做拍拍操 甘琴心供图

AI 语音对话:猜谜互动里藏着温情

队员们一对一带着老人使用豆包说指令:“你现在是一个厨师,红烧排骨怎么做?”“什么时候下雨?”……有爷爷反映,自己平时也这样问“小杜”“小艾”,可见AI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

随后,团队成员带着老人们与AI进行“你说我猜”游戏——向豆包描述特征,让它猜测是哪一物体。老人们从一开始的疑惑懵懂到恍然大悟,与AI互动的热情越来越高。

图为队员带老年人进行AI互动 甘琴心供图

AI 教做艾草锤:智能传艺续乡愁

屏幕里,AI 正一步步展示示艾草锤制作:“第一步,打卡艾草包,把艾草包揉圆;第二步,把木棍插入艾草包中……”同时介绍了 “艾草需晾晒四十九天,加入适量花椒可增强驱虫效果” 等传统经验。

实践队员在现场提供指导,协助老年群体完成穿针引线等操作。在座的老年人群体动手能力普遍较强,AI刚说完步骤就上手了。通过AI智能指导,大家不仅掌握了艾草锤的传统制作工艺,还能了解其理疗原理和使用方法。此次亲身体验活动,不仅传承了乡土文化,更增强了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主动管理能力,丰富了他们的养生方式,提升了生活品质。​

活动尾声,全体人员和自己动手做的艾草锤进行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干埝村的这场 AI 盛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科技像村口的溪水,自然地流进老人的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与制作完艾草锤的老年人合影 甘琴心供图

青丝与白发相携的温度,智能设备与传统艾草锤并置的画面,交织成 “AI传温度,青春助桑榆” 的长卷,正于广安乡野徐徐舒展,晕染出跨越时代的温情底色。

通讯员:甘琴心 郑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