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理工学院“艺美学践——织锦传艺宣讲团”走进小学:织锦传艺进课堂,壮锦文化润童心

发布时间:2025-07-25 13: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束钰婷 郭明朗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束钰婷 郭明朗)当壮锦的经纬穿越时空,非遗的光芒正悄然照进少年心田。近日,“艺美学践——织锦传艺宣讲团”走进南宁市东盟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为孩子们铺展开一幅交织着匠心与传承的壮锦文化长卷,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课就此拉开序幕。

▲图为宣讲团成员向学生提问壮锦知识。张雪扬 供图

宣讲团成员打开PPT,从壮锦的老故事讲起,指着屏幕上那些图案给孩子们介绍:“这些弯弯绕绕的几何纹路、活灵活现的花鸟样子,都藏着壮族老辈人对好日子的念想。就像那个‘万字纹’,是盼着福气能一直绕着走;蝴蝶纹呢,是希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说到壮锦是怎么织出来的,宣讲团成员用图片和短视频给孩子们展示了全过程:先把一根根线纺出来,攒够了数才能用;然后给线染上各种颜色,红的、蓝的、绿的,像把彩虹的颜色都裹了进去;接着在织布机上琢磨哪根线该挑起来、哪根该压下去,全凭手上的功夫;最后一梭一梭慢慢织,急不得,得有耐心。他们还特意说,壮锦可不是只能摆在博物馆里的老物件,现在生活里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衣服上的花纹、包包上的图案,家里的抱枕、墙上的挂毯,还有那些有意思的文创产品,都在告诉大家它现在依然活得很“精神”。“传承啊,就是让壮锦能在咱们的日子里一直‘走’下去。”

▲图为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获得奖品纪念。张雪扬 供图

互动环节里,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眼里满是好奇:“织壮锦的线是用什么做的呀?”“现在还有人会织这个吗?”宣讲团成员笑着一一解答,还从包里拿出了小礼物——那些绣着简化壮锦纹样的绣球,给举手最积极的孩子递了过去。孩子们接过绣球,小手捧着轻轻摸,脸上的笑甜甜的。这小小的绣球像根细带子,把孩子们和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悄悄系在了一起。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第二小学师生合影。张雪扬 供图

活动终了,宣讲团与师生们定格下合影瞬间。镜头里,孩子们手捧绣球,笑容比阳光更灿烂。这场相遇,不仅让壮锦文化在少年心中留下印记,更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民族的智慧与美丽,正顺着时光的脉络,在新一代的生命里扎根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明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