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青春对话,生态未来知行
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选取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为调研地,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实地调研活动,旨在围绕生态保护开展调研,推进沿黄地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生活方式普及。
黄河,这条横贯中华大地的金色巨龙,不仅是地理上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它的重要性如同血脉之于躯体,贯穿了华夏文明的每一寸肌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乎流域内亿万群众的生产生活,更维系着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大局。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旨在改善黄河生态环境的举措相继落地实施。7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动员大会,全体队员参会。会上,实践队队长发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健康关乎亿万人的未来。此次实践我们要走进黄河沿岸乡村与社区,调研当地生态现状,向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这些工作需要大家一步步落实。”队长还明确了实践的具体安排:队员将分为调研、宣教、联络三组,分别负责设计位成员都清楚自身肩负的责任。队员们认真听记,在笔记本上标注任务要点,对分问卷、准备环保知识材料、对接当地村委会等。大会结束后,各组成员立即开始对接工作,确保实践活动按计划推进。
图为实践队开展动员大会。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付天宇 供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寓意着每位实践队队员虽然只是微小的个体,但汇聚起来,便能点亮生态保护的希望。实践队队员的任务很明确:走进黄河沿岸的乡村与社区,调研当地生态现状,向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于是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这里是黄河入海口,也是生态保护的敏感地带。“这里以前鱼虾可多了,现在……”一位老渔民叹了口气,“水脏了,鱼少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了。”实践队走访了十几户人家,发现大多数村民的环保意识依然停留在不乱丢垃圾的层面,对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概念知之甚少。一位大娘甚至笑着说:“黄河水嘛,流了几千年了,哪用得着我们操心?” 这样的回答让实践队员意识到,生态保护不仅是政策和技术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乎观念的革命。要让保护黄河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知道保护黄河不仅仅是不乱丢垃圾,而是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同
图为实践队开展宣传活动。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杨贻然 供图
时,实践队员组织了一场黄河小卫士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了解黄河,让保护黄河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教室里,听着我们实践队员的宣传,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了黄河这些年来的改变,同时此次宣传也让孩子们明白了黄河母亲给予了我们资源,给予了我们灵魂的慰藉,我们要学会去保护爱护黄河母亲。
在调研数据梳理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一些突出问题需予以关注。部分村民对生态保护存在认知偏差,将环保责任片面视为政府职责,自身责任意识有待强化;个别小型工厂存在违规排污现象,部分村民受限于就业保障顾虑,未能及时履行监督举报义务;学校环保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实践引导环节较为薄弱,青少年环保认知出现结构性断层。不过调研中也发现了积极转变:青年群体环保参与度显著提升,志愿服务呈现常态化趋势;地方政府有序推进湿地修复工程,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发展态势。
在离开黄河之际,夕阳辉映下的河面泛起金色光芒。实践队员伫立于堤岸之上,回望这片承载使命的土地,既深感责任之重,亦怀揣奋斗之志。生态保护事业绝非朝夕之功,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努力,点滴之功终将形成燎原之势。黄河的治理历程,正是实践队员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实践队员坚信,在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下,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将焕发崭新生机,重现水清岸绿的壮美画卷。 (通讯员 黄雨蝶)
图为“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成员合影。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冉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德涛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