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7月6日至8日,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星火守望者”青年红色研学服务团师生以“追长征印记、传红色薪火、践报国初心”为主题,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三下乡”实践之旅。团队成员走进邓恩铭故居、遵义会议会址开展研学,触摸红色印记,向小学生宣讲长征历史,用讲述传递信仰,探访革命老兵,用真心对话岁月,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踏访邓恩铭故居 赓续革命薪火
实践团队成员第一站走进黔南州荔波县邓恩铭烈士故居,开展“场馆中的思政课”主题研学活动,在现场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张宝石副教授以“从大山走向中国的共产主义先驱”为引,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邓恩铭从贵州大山走出,投身革命事业,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最终为革命英勇牺牲。张宝石老师用生动的时间线串联起邓恩铭的革命轨迹,将理论讲解融入故居的一砖一瓦。邓恩铭烈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成员,激励着大家在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让革命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在邓恩铭故居研学。
探访遵义会议会址 触摸历史温度
实践团队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认真参观遵义会议旧址、陈列馆中的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陈列馆里,褪色的军装、缺角的地图、带着弹孔的军号,每一件文物都像会说话的老者。队员指尖轻轻触摸红军四渡赤水路线图,仿佛透过百年光阴,触摸战士们跋涉时的体温与心声。通过这些老物件,1935年那个“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仿佛浮现眼前,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念、力挽狂澜的勇气,更明白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在遵义会议会址研学。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研学红军四渡赤水长征历史。
走进小学课堂 播撒红色种子
实践团队来到荔波二小,与当地小学生共同开展“赓续长征魂、践行报国志”宣讲活动。队员们生动讲述了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役,传承长征精神。在互动问答环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精神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孩子们踊跃作答。活动最后,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举起右手,齐声高呼:“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稚嫩的童声与青春的声线交织,在教室的窗户上撞出细碎的光——那些刻在史书里的故事,在孩子的心田里,长出了会飞的翅膀。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在荔波第二小学开展红色理论宣讲。
探望革命老兵 聆听峥嵘岁月
实践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医院探望96岁的老红军莫应凡。老红军年事已高,听着其家人讲述老兵之前的英勇事迹,队员们望着病床上安静躺着的莫爷爷,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年轻战士。大家纷纷表示,老兵的经历即便隔着岁月,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这份精神遗产值得永远铭记,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探望老红军。
三天的实践,像一场精神的“淬火”。从会址的青砖到教室的黑板,从病房的白被单到山间的风,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感悟。“当给小朋友们讲长征历史时,其实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把信仰说得更生动。”“星火守望者”领队刘兆栋说:“这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团队把在遵义遗址学到的、在课堂上讲的、在病房里悟的,都融入日常学习中——做医生要不怕苦,就像红军不怕难;对待患者要真心,就像红军对待百姓亲。”
图为“星火守望者”实践队联合川北医学院实践队结对研学。
青春与历史的相遇,从不是单向的铭记。当00后的医学生触摸过历史的温度,红医精神将深入血脉,他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把长征精神融入学习生活,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血脉在青春征程中持续流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曾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