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青春|青春播撒急救火种,博爱照亮船闸港湾--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红十字志愿者赴高良涧船闸开展应急救护普及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4 13: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汤安娜   阅读 95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6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红十字会“青春播撒急救火种,博爱照亮船闸港湾”项目志愿服务队深入高良涧船闸,为145名船闸工作人员及往来船员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以“精准调研+场景教学+长效推进”为特色,将专业急救技能与水上作业场景深度融合,切实填补船闸区域应急救护知识空缺。

深入调研摸实情,精准定位急救短板

实践团抵达高良涧船闸后,迅速与船闸管理所对接,聚焦水上作业高频风险场景展开深度调研。志愿者们兵分三路,分别深入操作控制室、船舶停靠区和维修车间,通过蹲点观察记录闸室启闭、船舶停靠等环节的安全隐患,同时向工作人员发放包含20项核心问题的调研问卷,内容涵盖急救技能掌握程度、常见突发状况处置经验、对AED设备的认知度等。

调研中了解到,曾有货船靠岸时缆绳断裂导致船员头部砸伤,现场人员因缺乏专业止血知识只能等待救援。统计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78名工作人员中,76%曾目睹或听闻过船舶作业中的意外伤害,但能正确描述止血包扎步骤的不足15%;对于溺水急救,部分人员仍存在“控水优先”的认知误区。

定制培训破盲区,三幕教学强实效

针对调研中梳理出的急救知识盲区与高频风险点,实践团随即为 78 名船闸工作人员量身定制专项培训。志愿者们摒弃通用化教学模式,根据调研的结果,形成《高良涧船闸急救需求热力图》,将其中标注的红色预警项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三幕式教学深化培训实效。

第一幕“案例警示”环节,志愿者播放了三段剪辑后的真实视频:因错误控水延误溺水者抢救时机、缆绳绞伤后不当包扎导致二次出血。志愿者指着视频中船员用白酒冲洗伤口的画面讲解:“船舶作业中常见的机械划伤,这样处理会加重组织损伤,正确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立即压迫止血。”台下人员纷纷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

第二幕 “场景拆解” 阶段,志愿者们在现场搭建起微型仿真船闸场景,结合场景重点讲解气道梗阻与心肺复苏的急救原理。关于气道梗阻,志愿者解释:“异物阻塞气道会引发窒息,就像给呼吸通道加了‘闸门’。海姆立克法通过突然增加胸腔压力,迫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气道,恢复呼吸畅通。”讲到心肺复苏,志愿者进一步剖析:“心搏骤停后,血液停止循环,器官会因缺氧受损,尤其大脑缺氧超 4-6 分钟可能不可逆。胸外按压能通过外力挤压心脏,推动血液流向全身重要器官,维持基本循环;人工呼吸则是向肺部输送氧气,再通过按压输送到身体各处,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及 AED 的使用原理时,志愿者补充:“AED 能自动分析心脏节律并电击,当心脏出现室颤等致命心律失常时,电击可让心肌细胞同时去极化,帮助恢复正常节律。”

第三幕“实操纠错”环节气氛热烈。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区,志愿者用模拟气道模型还原船舶进食时呛咳场景,示范海姆立克法:“站在患者背后,双腿分开站稳,双臂环抱其腰部,双手抱拳向内上方冲击,利用胸腔压力排出异物。”心肺复苏实操区,志愿者及时纠正“按压力度不足”的问题:“借助身体重量发力,确保深度达到5-6厘米。”AED使用演练中,针对“电极片粘贴错位”“未按下电源键”等常见错误,志愿者逐一演示规范操作:“听到语音提示后再进行下一步,不要急于操作。”

宣传站点搭桥梁,船员互动共学技能

在高良涧船闸管理所,志愿者们设置了应急救护宣传站。易拉宝展板上,心肺复苏步骤、创伤包扎示意图等内容图文并茂,吸引了不少往来船员驻足。“师傅,您看这个螺旋包扎法,比您平时用的缠绕方式更能固定伤口。”志愿者李国立拿着绷带,向一位有多年水上作业经验的船员讲解科学包扎技巧。

现场,创伤包扎教学成了互动焦点。许多船员常年在水上作业,积累了不少“土办法”,但也存在诸如“用皮筋固定绷带易松动”等问题。“以前包扎后总担心绷带松掉,没想到换个打结方式就能解决,这方法太实用了!”船员王大哥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标准包扎后,忍不住点赞。志愿者们不仅分享专业知识,还认真倾听船员们的实践经验,在交流中共同优化急救方法。

活动中,志愿者还向船员们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与职能,协助有意向的船员注册成为红十字会新成员,并为他们佩戴急救吉祥物徽章。“能加入红十字会,和大家一起学急救、帮他人,感觉很有意义。”刚完成注册的船员吴师傅笑着说,胸前的徽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快艇送教到船头,物资与知识双送达

“还有不少船员在水上等过闸,咱们把培训送上船!”在高良涧船闸管理所的协助下,志愿者们穿戴好救生衣,乘坐快艇驶向待闸船舶。登船后,志愿者们为船员们送上大米、急救包、《船舶急救》漫画手册及急救知识文创产品,逐一讲解急救包内物品的使用方法。

“这本漫画手册太直观了,一看就懂!”船员们翻着手册,对其中“溺水急救步骤”“甲板创伤处理”等船闸场景化内容兴趣浓厚。志愿者李志鹏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操作,从按压位置到呼吸配合,每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以前总觉得心肺复苏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练了才知道,关键时候这就是救命的本事。”一位参与实操的船员说。

期间,志愿者还组织船员填写家庭登记表和急救培训情况问卷,以便后续根据需求优化培训内容。“跑船多年,最怕遇到突发状况,今天学的知识和拿到的急救包,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船员王大姐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从知识普及到设施落地,构建长效安全网

培训间隙,船闸管理所的畅老师带着志愿者们参观了刚投入使用的三闸。站在闸室平台上,看着货船有序进出,畅老师介绍:“新闸通航后,日均过闸量增加了30%,人员流动更密集,急救设施和技能就更不能少。”志愿者们注意到,新闸的候船区、作业平台等关键位置均预留了AED安装点,当即用手机拍摄标记,为后续推进设备布局提供参考。

此次活动共发放急救包120余个、宣传手册300余份,协助48名船闸工作人员和船员注册成为红十字会会员。不同于传统培训,实践团特意收集了20余条船员原创的“水上急救小窍门”,计划纳入后续编写的《船闸急救指南》,让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碰撞出更实用的急救方案。

通讯员:汤安娜   撰稿人:季瑶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汤安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