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蒲公英“乡野航迹”实践队走进三彝扎染

发布时间:2025-07-24 1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英月   阅读 83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通讯员 刘诗怡 范奥 马英月)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高校青年学生走进基层、服务社会,2025年7月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蒲公英乡野航迹实践队赴巍山县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开展以“探寻扎染文化,助力非遗传承”为主题的调研与体验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人物采访、动手制作等多元形式,让青年力量在民族工艺的传承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入“扎染之乡”,触摸非遗的文化肌理

下午二时,实践队一行抵达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参观扎染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一个绚烂斑斓的艺术世界——墙面上挂满了各类手工扎染布艺,蓝白相间的纹理如山水泼墨,图腾、花草、祥云等图案构成一幅幅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长卷。

讲解员热情地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创新路径。队员们了解到,传统扎染不仅是一种染布技艺,更是白族人民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与审美表达。随着工艺不断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扎染产品已经逐渐走出大理。

靠近生产一线,感受匠心背后的坚守与信仰

走进三彝扎染工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浓浓的染料气息中弥漫着时间的温度。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察与深入交流,零距离感受了一线扎染技艺的细致流程与文化内涵。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与车间工作人员及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了解他们在长期手工制作中的坚守、技艺积淀以及对传承工作的真实感受。通过访谈成员得知,这项古老技艺的延续不仅依赖于手法技艺的代际传承,更依托于一份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信仰。

同时,工作人员们也对青年群体的到访与参与表达了由衷欢迎,他们普遍希望通过更多校地合作、传播互动的方式,让这份“蓝与白”的艺术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亲制蜡染T恤,让“文化体验”触手可及

理论认知之外,动手实践环节更是点燃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在技艺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纷纷动手尝试画图、涂蜡,亲手制作蜡染T恤。大家在学习中碰撞创意,在实践中体会匠心。

当扎染作品在阳光下展开,斑斓的图案如星辰洒落,队员们激动地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份独一无二的青春印记。此时此刻,“非遗”不再只是课本上的词语,而是手中文化的真实呈现。

此次走访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不仅使蒲公英-乡野航迹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巍山本地非遗文化,更是以实际行动参与并传播扎染这一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不是一场单向奔赴,它需要文化的温度,也需要青年的参与。蒲公英-乡野航迹实践队用脚步丈量文化土地,用双手触碰传统技艺,在巍山这片非遗沃土上留下青春印记。

扎染千年,青春一染;文化不止,行动不息。据悉,实践队后续还将围绕非遗宣传、数字化创新与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更多实践探索,打造“高校+非遗+地方”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英月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