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铁韵承初心 星火相传续新篇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探访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发布时间:2025-07-23 23: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泽延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罗泽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6日走进南京市六合区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开展红色遗址探访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交流感悟,实践组员在历史现场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在精神对话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

青砖黛瓦间的历史回响:触摸烽火岁月的印记

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坐落于六合区竹镇镇,一座典型的苏北民居院落静静矗立在街巷深处。青瓦灰墙的建筑风格透着岁月的厚重,斑驳的砖墙、磨损的木构件,无声诉说着80余年前的风雨历程。实践组员佩戴团徽,手持记录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踏入这座承载着特殊记忆的院落,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1942年,新四军主力在竹镇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座院落便成为连接军民的‘桥头堡’。”讲解员的话语将大家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厅内,泛黄的公文手稿记录着政权建立初期的艰难决策,磨损的步枪见证了游击作战的激烈交锋,百姓支援前线的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背后是军民同心的鱼水深情。一件缺口的粗瓷罐格外引人注目,罐内半罐发黑的麦麸,是1943年饥荒时区干部省下的口粮,原本要分给当地孤儿,却在日军“扫荡”中来不及送出。“正是这种‘与民同苦、为民分忧’的担当,让抗日民主政权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护。”讲解员介绍道,据史料记载,仅竹镇周边就有300多名青年参军,家家户户参与担架队、情报网,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

后院墙上,“减租减息”“抗日救国”的标语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动员群众、凝聚力量的热烈氛围。团队成员驻足凝视,指尖轻触墙面的斑驳痕迹,仿佛能听见当年军民齐声高呼的抗日口号,看见干部群众围坐讨论的忙碌身影。“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真实记忆。”一名实践组员在笔记本上写道,“每一件展品、每一处痕迹,都是烽火岁月的鲜活注脚。”

▲图为实践组员参观照片 夏青文供图

精神对话中的初心感悟:解码“民心向背”的密码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役,却见证了‘政权如何赢得民心’的答案。”当地党史专家的这句话,成为实践组员交流讨论的焦点。在参观过程中,“三条扁担”的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1942年区政府成立时,工作人员没有办公桌椅,便用百姓送来的三条扁担搭起临时工作台,一边记录民情,一边筹划抗日。“用扁担撑起的不仅是工作台,更是共产党人扎根群众的初心。”一名实践组员感慨道,“这种‘因陋就简干革命’的精神,正是今天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实践活动中,团队围绕“铁军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专题讨论。大家结合所见所闻,深入剖析红色政权在竹镇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从用三条扁担搭建临时工作台的“因陋就简”,到“减租减息”政策赢得群众支持;从饥荒时省下口粮接济孤儿的民生情怀,到发动群众建立情报网的智慧担当,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坚定信念、不屈斗争、一心为民”的铁军精神。

▲图为实践组员在参观 夏青文供图

“以往在课本上学习‘人民战争’思想,总觉得抽象,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终于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实践组员李烁渲分享道,“抗日民主政权之所以能在敌后站稳脚跟,正是因为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把‘为民’二字刻进了骨子里。”这种认知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铁军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更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价值追求。

青禾接力中的星火传承: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

参观结束后,团队在旧址院落内开展了一场特殊的“青春座谈会”。组员们围坐在一起,结合所见所闻畅谈感悟,碰撞思想火花。“‘三条扁担’搭起的是工作台,更是与群众的连心桥。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这种扎根群众、勇于担当的精神。”实践组员一致认为,红色资源的价值不仅在于“回望过去”,更在于“照亮前路”,必须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凝固的精神“动”起来。

为此,团队当场制定了“红色传承行动计划”:组建“青禾宣讲团”,将参观中收集的“三条扁担”“半罐麦麸”等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微党课,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巡回宣讲;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以旧址为实景课堂,设计“重走抗战路”“模拟政权建设”等体验环节,让更多青少年在互动中理解历史;整理《竹镇抗战故事集》,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保存历史记忆,助力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

▲图为实践组员在旧址门口合照 夏青文供图

“青禾有力量,铁韵永流传。”实践组员表示,此次竹镇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用实际行动传承铁军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属于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让红色星火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夕阳下,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剪影与远处的现代城镇交相辉映,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在此刻交织。“青禾铁韵 星火传承”的实践故事,正成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动注脚。(撰稿:唐倩 图片:夏青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泽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