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传承,童声颂华章——“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开展推普入课堂系列活动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姚文娜 彭贤丰 邓清妤 )为深入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助力乡村语言文化建设,响应全国推普重点团队职责,“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于近日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团队通过入户调研、夜市推普、课堂宣讲等形式深入乡村贤昌中心学校。在“推普入课堂”系列活动中,实践队队员借助“趣味课程”以多元化形式将推普融入课堂,让普通话推广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以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
图为实践队开展推普课堂的合影留念
当青春遇上乡村推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给出答案——以“共讲普通话,同心促振兴”为宣讲主题,以多元课堂为笔,书写语言文化振兴篇章,将推普融入文化传承,让乡村孩子在说好普通话同时,触摸文化根脉。这场青春实践,不仅是语言推广,更是用语言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逐梦路上的有力翅膀,也让青春在文化赋能中绽放光彩。
图为推普宣讲课上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讲述什么是普通话
寓教于乐,智趣横生
21日上午在推普宣讲课上“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队员组织同学以闯关形式开展普通话趣味绕口令比赛,着力于兴趣培养,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提升普通话水平。在不同的关卡中难度不断升级却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出错、纠正、再尝试中,不仅提高了普通话流畅度,更爱上了说普通话。
图为推普宣讲课上李良桂同学参与绕口令比赛
字正腔圆,话中传情
同日,实践队还开展了“朗诵课”,将朗诵与普通话的学习相结合,聚焦正确发声训练。课上由队员示范腹部发声法,引导孩子们感受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再通过 “数枣”、“火车进站”、“无敌鸭鸭拳”、“喊船” 等趣味练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气息与发音的协调性,逐步掌握字正腔圆的诀窍,学会用普通话传递情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用趣味手掌的方式教孩子们如何正确发声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孩子们进行腹部发声练习
你我同在,文化传承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汉字既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队将普通话与规范字教学相融合,讲解规范字的定义与发展,鼓励孩子们用笔写出自己所讲的“普通话”,让孩子们了解其在沟通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入 “兔”“羊”“火” 等简单甲骨文的趣味视频和图片,讲解字形演变,追溯汉字渊源,引导孩子们在 “认字猜形” 中感受汉字魅力,激发孩子们对文字的兴趣,加深对规范字的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文化的传承,强调不仅要讲好普通话,更要写好中国字。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孩子们讲述什么规范字
图为实践队队员利用图画给孩子们讲述字形演变
共讲普通话,浸润童心田
此外,“银鸽”志愿者服务团推普实践队深刻意识到要推广好普通话就必须要让孩子们勇于表达自我,加强对语言表达的练习,因此实践队开设了“诗与远方,梦想启航”的创作课。课上队员引导孩子们朗读诗歌、讲述故事,让他们体会普通话的重要性;再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自己的梦想、创作并朗读诗歌。孩子们逐渐克服胆怯,敢于积极发言,让普通话的学习推动孩子们梦想的表达、童心的浸润。
图为课上张琪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
此次“推普入课堂”系列活动,不仅有效推动了普通话在乡村的推广,助力乡村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实现了语言推广与文化赋能的双重成效。这场青春与乡村的相遇,是推普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更是青年一代用行动书写的文化担当。未来,期待更多青春身影加入,让普通话在乡村大地持续传扬,以语言为舟、文化为帆,载着乡村孩子驶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乡村振兴筑牢文化根基,让语言之美、文化之力,滋养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贤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