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李子威 左佑)2025年7月6日至11日,衡阳师范学院“金兴育禾,青苗向阳”乡村振兴推普实践服务团作为教育部、团中央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家级重点团队,走进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金兴村,开展以“推普筑金桥,直通振兴梦”为主题的专项普通话推广行动。
调研先行,精准把脉语言需求
实践团成员抵达金兴村后,通过发放问卷、一对一访谈等形式,迅速展开入户走访与问卷调查。他们发现,尽管村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但留守的老年人与儿童普遍面临普通话交流困境:老年人因习惯苗语和方言,难以对接医疗、政务等公共服务;儿童则因家庭语言环境单一,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影响学习信心。一名队员在笔记中写道:“许多村民能听懂普通话,却因怕被嘲笑不敢开口。”此外,团队还向村民免费发放了金兴村《普通话常用100句》,标注拼音,方便村民自学。
(实践团成员入户进行调研)
支教赋能,童声诵响民族同心
在金兴村村支部会议室的“推普课堂”里,实践团成员以“七彩课堂”推广普通话为主线,创新推出“推普+红色教育”“推普+剧场”“推普+美食”等主题语言教学。孩子们通过朗诵《月光下的中国》感受家国情怀,在《森林天气播报》的剧本演绎中矫正平翘舌音。苗族女孩小吴起初羞涩低头,经志愿者一对一鼓励,最终勇敢登台诵读,赢得满堂掌声。“原来我的普通话也可以这么响亮和标准!”她兴奋地说道。
(推普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听课)
薪火相传,青春扎根乡土实践
金兴村作为苗族人口占比超85%的典型苗乡村落,因方言隔阂与教育资源有限,村民与外界的沟通长期受限。团队以“调研+支教”双线并行的模式,深入田间地头与乡村课堂,为破解语言屏障、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此外,实践团为孩子们特别设置了“小小推普员”,旨在通过孩子们的声音和力量在当地持续推广普通话。在阳光洒满的推普课堂里,孩子们朗诵着新学的歌曲《歌唱祖国》,稚嫩的声线中,苗语古调与普通话韵律水乳交融。正如志愿者李子威动情地说:“我们播撒下两颗希望的种子,一颗是文化自信的常青树,一颗是民族团结的同心花。”
(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据悉,衡阳师范学院深耕乡村振兴语言帮扶多年,从祁东县延塘村的“推普种子计划”到城步金兴村的“剧场推普课堂”,始终将师范教育特色与当地乡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衡师学子用实际行动再次印证:当青春力量扎根乡土,普通话便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工具,而成为连接民族情感、激活文化生命力、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星火——它让深山苗寨的童声传得更远,让民族文化的根脉扎得更深,更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语言互通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子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