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李子威) 当方言遇上普通话舞台,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课堂在青山绿水间开演。近日,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金兴育禾,青苗向阳”乡村振兴推普实践服务团在城步苗族自治县金兴村创新推出“推普+剧场”实践体验活动。孩子们化身“语言小精灵”,用标准普通话演绎本土故事,在沉浸式表演中提升语言能力,感受文化魅力。
童话剧场:方言故事焕发普通话新声
“我是热情的太阳!今天森林阳光灿烂!”在实践团成员李子威的指导下,留守儿童们选择童话角色,用清脆的普通话演绎原创剧本《森林天气播报》。该剧将城步民间传说与气象知识结合,设置太阳(热情)、乌云(低沉)、小鸟(活泼)、青蛙(憨厚)等角色,通过情景对话训练发音和表达。
(小朋友上台演绎剧本内容)
“用普通话演自己听过的故事,好玩又好记!”10岁的苗家女孩小兰在扮演“小鸟”时兴奋地说。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台词发音,更通过肢体动作和情绪表达深入理解词义,让语言学习从“机械跟读”升级为“情感共鸣”。
双语融合:语言能力与文化自信同步提升
实践团立足金兴村文旅特色,将苗乡自然风物、当地苗语习俗编入剧本。“乌云遮住太阳时,我们模仿爷爷讲古歌的语调;青蛙跳进荷花田时,加入苗语‘呱呱’的拟声词。”课程负责人李子威介绍,“剧场模式既训练了普通话表达,又让孩子们在表演中重新发现家乡文化之美。”
(孩子们进行情景对话)
延伸价值:为乡村文化振兴架设语言桥梁
此次“推普+剧场”活动是实践团继“推普+美食”“推普+亲情”后的又一创新实践。实践团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美育相结合,通过戏剧编排、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留守儿童语言表达潜能,同时激活本土文化资源。
(孩子们化身为“小小导游”,介绍金兴村)
随着童话剧的欢声笑语在苗乡回荡,普通话的种子借剧场之力扎根童心。衡师芙蓉学子用青春创意搭建的这座“语言剧场”,为乡村振兴注入兼具温度与深度的文化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子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