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行:红歌传薪火 非遗探根脉 ——塔里木大学“非遗传承·彩绸织梦”实践团和田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7 15: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樊家慧、李思颖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0日至11日,塔里木大学大学生三下乡“非遗传承·彩绸织梦”实践团在和田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先后参与红歌比赛传承红色基因,深入非遗村落探寻文化根脉,用青春脚步丈量基层大地,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7月10日下午,和田市“传薪火 颂党恩”红歌比赛在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拉开帷幕,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实践团的10名队员们加入吉亚乡代表队,身着整齐服装,精神抖擞地登上舞台。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演唱了经典红歌《爱我中华》和经典爱国歌曲《如愿》。歌声或激昂澎湃,或婉转悠扬,唱出了对党的热爱与祝福,也唱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经过激烈角逐,吉亚乡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比赛三等奖。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们辛勤排练的肯定,更是他们深入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体现。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转赴和田市艾德莱斯村,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代表性传承人麦麦提敏·努日,探寻千年彩绸的传承密码。

麦麦提敏·努日家族传承艾德莱斯绸技艺已逾百年,麦麦提敏自幼跟随父辈学习扎染、纺织,熟练掌握从桑蚕抽丝到图案创作的全流程。“每一根丝线都藏着祖先的智慧。”麦麦提敏向实践团展示了用石榴红、沙漠黄等传统配色织就的彩绸,指尖轻抚纹样,详解“扎经染色”技艺中“一扎一染见匠心”的奥秘。

谈及设计,麦麦提敏坦言,在整个过程中,最拿手的是设计图案,将设计出的图案画在织丝绸的白线上。在采访中麦麦提敏说到,从10岁开始学习织绸开始到现在,他将大自然当亲人,和小动物们当伙伴,将他所看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生动形象的画在了丝绸上。除此之外,麦麦提艾力还向实践团的队员们讲述了关于织绸技艺在村中的传承,是每户家中的小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学会的。

这段时间“非遗传承·彩绸织梦”实践团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传承与非遗文化调研紧密结合。在红歌比赛中,队员们用歌声传承红色基因;在艾德莱斯村调研中,他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践团表示,未来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绸的独特魅力,为非遗文化宣传贡献青春力量 。

文|李思颖摄|李思颖 王焌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樊家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