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廖肖珠 孙慧雯)2025年7月16日上午,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假期”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联合山那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吉首牙博仕口腔二楼会议室开展“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主题志愿服务课程。通过情绪互动游戏、情景演绎、书信传递等环节,为青少年打造情绪疏解的“魔法通道”,助力建立积极心理支持体系。
情绪猜猜乐:叩开“烦恼”认知之门
课程以趣味“情绪猜猜乐”游戏拉开帷幕。志愿者通过皱眉、跺脚、微笑、叹气等生动表情,引导青少年识别“愤怒、开心、焦虑、难过”等情绪。“原来情绪藏在这些小细节里!”现场学生踊跃抢答,在欢笑声中建立“情绪无好坏,但需合理疏解”的认知。
(图为志愿者与学生进行趣味“情绪猜猜乐”游戏摄影 廖肖珠)
互动后,志愿者趁热打铁:“消极情绪像‘心里的乌云’,堆积久了会‘下雨’,但倾诉就是‘开窗’,让阳光照进来!”这一比喻引发共鸣,学生们纷纷举手分享:“我会跟妈妈说考试没考好”“和好朋友吐槽被误会的事”……初步搭建起“倾诉=情绪疏解”的心理联结。
三重实践:从“听故事”到“写烦恼”
故事分享:小乐的“烦恼突围”
志愿者通过PPT讲述“小乐的烦恼之旅”:数学考试失利的小乐因害怕责骂不敢告诉父母,在同桌鼓励下向老师倾诉,最终获得帮助。“小乐一开始为啥不敢说?”“同桌的鼓励有多重要?”一系列问题引发深度思考,学生们逐渐理解“倾诉需要勇气,但更需要信任的人支持”。
情景演绎:我的烦恼“演”出来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我的烦恼我来说”。学生分组抽取“被同学误会”“父母吵架”“害怕上台发言”等情景,用角色扮演演绎“如何倾诉”。志愿者在旁指导:“说‘我很难过,因为……’比‘你别误会我’更能传递心情!”一场场“小剧场”后,学生们掌握了“表达感受+具体事由”的倾诉技巧,更在互换角色中体会到“倾听”的力量。
(图为志愿者倾听学生烦恼摄影 廖肖珠)
书信传递:给“知心姐姐”的悄悄话
课程尾声,“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环节让氛围回归温暖。学生们把难以当面说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通过扫描二维码提交或邮寄给《知心姐姐》杂志。“烦恼像种子,写下来就会‘发芽’成解决办法!”志愿者强调保护隐私的同时,传递“文字也是勇敢表达”的理念。不少孩子认真书写:“希望知心姐姐告诉我,怎么让爸妈少吵架”“我害怕演讲忘词,怎么办?”这些纸条,成为连接青少年与外界支持的“魔法信使”。
(图为学生给知心姐姐写信摄影 廖肖珠)
青春护航:让“倾诉”成为成长习惯
课程总结时,志愿者寄语:“烦恼是成长的‘小客人’,别怕!找信任的人说出来,用画画、写信记录下来,都是‘送客’的好办法!记住,老师、家人、‘知心姐姐’永远是你们的‘情绪树洞’!”参与学生反馈热烈:“原来烦恼说出来这么轻松!”“以后我要当同学的‘倾听者’!”
(图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假期”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与学生合影 摄影 王博)
此次课程依托《知心姐姐》平台,将情绪教育融入实践,既传授“倾诉技巧”,更培育“主动求助”的积极心态。吉首大学“七彩假期”实践团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心灵护航活动,让“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成为更多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用青春志愿力量守护心灵晴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慧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