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凌国辰 吴文静)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关于“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2025年7月8日至12日,服装学院“服”满乡村志愿服务突击队(以下简称:团队)奔赴高明区荷城街道苏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服装学子将专业优势转为服务能力,课程围绕艺术共创、心理体验、非遗传承、故事创作等领域开展。团队依托专业特色,创新打造“艺术+心理”双轨课程,为30余名苏村儿童带来别开生面的暑期成长体验。
图为“服”满乡村志愿服务突击队与苏村儿童合影
美育课堂:艺术赋能创新课程
团队在苏村开展美育实践,通过“调研走访、艺术创作、装置艺术、ip形象设计、文化传承”等举措,深挖苏村本土资源,将“在地文化”融入美育课堂。百纳拼布课上,孩子们以废弃布料创作“苏村剪影”,在经纬交织中感悟家乡文化的魅力;“蓝晒摄影”课以艺术为媒介,引导儿童深入社区肌理,用光影记录乡村风貌;“锦鲤风筝制作”激发想象力,小朋友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非遗绒花”与“皮影戏”体验则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图为孩子们在百纳拼布课上创作“苏村剪影”
图为小朋友创作的“蓝晒摄影”作品
图为锦鲤风筝制作作品
图为非遗绒花制作现场
图为皮影戏体验活动
心灵护航:艺术疗愈浸润童心
团队创新设计“艺术心理”融合课程,以创意表达疏导情绪。“情绪编织”工作坊中,孩子们通过面料选择与手工编织,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具象作品,在创作中学习自我认知与表达。结合“苏村历史学习”与“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与正向价值观。
图为小朋友在村史馆学习苏村历史
图为“情绪编织”工作坊中孩子们创作表达情绪的作品
图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情绪编织“艺术创作成果
成果绽放:作品展览见证成长
展览既是美育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7月12日,夏令营成果展在苏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在夏令营小朋友和志愿者共创的4X6艺术拼布《锦鲤纳福》中,小朋友从自身经验中提取图像与故事,并将自己在苏村的生活瞬间转化成动态的视觉叙事;蓝晒摄影墙定格童真视角;绒花饰品与皮影播放台前围满家长。
图为夏令营成果展现场展示的《锦鲤纳福》艺术拼布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非遗绒花和皮影戏作品
图为情绪编织墙展示作品
图为锦鲤风筝作品展示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以艺术为媒介,构建起“思政—艺术—心理”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锤炼了品格,深刻体会到专业服务社会的价值。大学生们用艺术唤醒乡村,用心灵陪伴成长,这正是“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的青春样本。未来,“服”满乡村志愿服务突击队将继续深化“思政+艺术+心理”的实践模式,推动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图片 |张颖诗 陈娈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欧阳丽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